林志忠觀點:高教問題,請說白話文

2018-04-18 06:50

? 人氣

台大杜鵑花團錦簇,校長人事却爭擾不休。(呂紹煒攝)

台大杜鵑花團錦簇,校長人事却爭擾不休。(呂紹煒攝)

我們早已進入民主法治的社會——至少,民主法治是一個多世紀以來,我們一貫追求的目標。但是很多人的心態,包括當今的所謂高級知識份子,卻仍然停留在一百多年前的「人情世故」的傳統農業社會裡。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高等教育的成敗,關乎一個國家社會的興衰,經濟、文化的繁榮,以及大眾民生福祉,是一個極端嚴肅,更是一個日趨嚴峻的國內外課題。最近的台灣社會,顯然正面臨這項極具關鍵性與迫切性的艱鉅挑戰。高教的轉型與發展,是成是敗,尤其能否在短期內聚焦並成功摸索出新方向,同時帶領公眾尋得可以發光發熱的出路,將決定台灣爾後數十年能不能在國際社會繼續扮演一個要角,或是「被」迅速淡出世界舞台。

這三個多月來的台大新校長遴選之爭,除了演變成台大校內外的抱團紛擾以及藍綠政治對決之外,當事人和相關公眾人物的時而沿引數句詩,時而套用三五句文字的動作,都很令人費解。這些高來高去的「過招」——追求文人隱/俠士的「羚羊掛角,無跡可求」的「清風明月」——或許反映了下列幾點內在/嚴肅問題:

一、當事人和相關公眾人物對於嚴峻的高教問題/病症,態度不夠莊重,輕佻以對,缺乏誠懇面對和逐步具體解決問題的兢兢業業的心理準備。

二、當事人和相關公眾人物對於嚴峻的高教問題/病症,沒有清晰的邏輯分析和針對事理細節的論述能力,對於如何一步步解決問題缺乏確切的準備與具體可行的規劃。

三、當事人和相關公眾人物缺少「君子之德風,小人之德草」的深刻意識與認知,不但無能帶給社會一面正向風範與示範的榜樣,反而在不斷造成大眾的深深疑惑與諸多困擾之後,還對持續耗費大量的社會(台大師生、台灣高教、全國教育方向與事務、立法、監察,和媒體等等)成本,視若無睹。

四、我們常常習慣說「情、理、法」,把「情」置於「理」和「法」之前,因為在傳統的農業社會裡,「人情世故」往往比公理正義更為優先。尤其在帝王時代,對讀書人和官僚來說,用心體察上意、揣摩上意,並推衍上意,非常關鍵,也是他們一生的心力耗費所在。因此古代的讀書人必須熟練文字遊戲,並且藉由創作和引用隱晦的詩文,來退則保命,進則爭取升官發財之路,這是古代專制政權下的所謂高級知識份子的生存與追求宗族興旺之道。無庸多說,這種方式,絕對不是身處廿一世紀,面對激烈國際競爭與人類迷途的我們,所該保存與發揚的「國粹」。

因此,建請高教行政主管與相關公眾人物,「多研究些問題,少談些主義」(胡適),學習和培養清晰條列一個個待解的問題,分辨這些問題的緩急輕重,及理性論述一步步之具體改善與解決的辦法的能力與習慣,不要再藉由高來高去,刻意(或許也是潛意識地)展現自己「羚羊掛角」的高人一等、欲迎還拒的「清風明月」了。

請身負重任,廣被輿論關注與期待,以及背負社會公器的當事人和相關公眾人物,早日「回到人間」!

*作者為交通大學物理研究所及電子物理系教授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