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程遠觀點:缺乏自信,蔡政府註定失敗的反統戰

2017-10-21 06:50

? 人氣

中共十九大召開前不久,過去以接待海外僑胞為主的雙十國慶晚會,移師台中舉行。(曾家祥攝)

中共十九大召開前不久,過去以接待海外僑胞為主的雙十國慶晚會,移師台中舉行。(曾家祥攝)

中共十九大召開,習近平的對台工作談話中,對「一中原則、九二共識」的重申及「六個任何」的反獨立場,乍聽了無新意,但對台灣民眾拋出溫情,對蔡政府的態度軟中帶硬,確立兩岸未來的民間交流將會持續、但官方溝通「已讀不回」的方向,短期內不會有轉變。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兩岸關係的和緩,向來聚焦於台灣經貿利益上的發展。馬政府「先經後政、先易後難」的策略,曾給予台灣在民主制度上對大陸政體產生質變的機會。走過漢賊不兩立的年代,大陸在改革開放後成為世界強大的經濟體,台灣經歷三次政黨輪替,成為華人社會民主政治的發光體。雙方踏入「深水區」進行政治談判之前,民間、僑界及學術界的交流至關重要,對台灣而言更是一場與時間的競賽。

過去獲陸委會邀請訪台的大陸學者,停留期間親身感受民主架構下的台灣社會,透過政論節目、媒體多元化的衝擊,產生對大陸現存政治制度的省思,讓民主在大陸實行可能性的思維,在這群未來政策制訂者心中,悄悄萌芽。當民主制度帶來自豪,經濟發展創造出自信,陸方的「統戰」其實並不令人憂心,透過交流凸顯制度的優劣,究竟哪一方的制度會受到衝擊,台灣當年「反統戰」的力道與效果,不言而喻。

2017年10月18日,中共十九大在北京召開(AP)
2017年10月18日,中共十九大在北京召開(AP)

近年來許多僑團透過訪問團的方式,將台灣的民主經驗、對抗戰史實的堅持、解決兩岸分歧的建議傳達給大陸涉台的部門,促進雙方彼此理解,找出求同存異的最大公約數。兩岸任何形式的交流,對雙方都存在「思想轉變」的風險,但採開放的交流態度,讓台灣對大陸民主的持續催化,才是保障台海長期和平穩定的重要基礎。

民進黨執政後,把「冷戰思維」重新帶入國會殿堂,將「恐共氛圍」納入政府施政,用「強化仇視,深化誤解」在兩岸間砌起高牆。當大陸即將發行二代台胞證,讓台灣民眾享有「國民」待遇時,陸委會卻停留在研議如何處理獲選人大台籍代表的盧麗安、僑委會仍關注著僑界什麼人跟大陸走太近,憂心哪些僑團會組團來台進行所謂的「統戰」,甚至獲聘任為僑務榮譽職的僑領還必須先簽下與大陸「保持距離」的同意書。

曾因民主制度自豪於國際的台灣,現在卻瀰漫著保密防諜的戒嚴味。民主社會應有自信與光彩早已不復在,選擇營造與大陸對立的同仇敵愾,最終卻只能祭出笨拙的防守,蔡政府想對大陸進行「反統戰」,恐怕只是徒勞無功。

*作者為前全美台灣同鄉聯誼會會長,更多評論可瀏覽「評見不移 – 吳程遠觀點」

喜歡這篇文章嗎?

吳程遠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