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卸任前抗中升級!中國視為「最後的瘋狂」,拜登政府是否會改弦易轍?

2020-11-26 17:00

? 人氣

資料照:時任美國副總統的拜登2012年2月17日在洛杉磯的國際研習中心。(美國之音)

資料照:時任美國副總統的拜登2012年2月17日在洛杉磯的國際研習中心。(美國之音)

美國總統川普任期只剩下最後兩個月,但對中國施加製裁或拉抬美台關係的步伐卻未曾止歇,這對拜登政府及其未來的中國政策將帶來什麼樣的衝擊?美、中兩國學者的解讀各異。

部分中國學者將之形容為川普(Donald Trump)總統「最後的瘋狂」,試圖留給新任總統「負面的政治遺產」,無法逆轉其抗中的基調。他們認為,美中關係未來要改善,拜登要先對中國釋出橄欖枝;或者兩國都要「雙擱置」彼此的挑釁政策,才能在未來的競爭關係中找出合作的空間。屆時,中國也會對拜登釋出善意,送給拜登的「見面禮」可能包括新冠疫苗、如期履行第一階段中美貿易協議和中國加入世貿組織的承諾、甚至南海等熱點區域的戰略和軍事收縮等。

不過,部分美國學者指出,美中之間交惡的結是中國先給系上,川普總統只不過將之係得更緊而己,因此,解鈴還須繫鈴人,中國應該要先向美國釋出「真正的橄欖枝」,包括停止大外宣和戰狼外交,對外資做到真正的市場和經濟開放,甚至推動政治改革,美中關係才能見到曙光。

川普繼續向中國政府施壓

據路透社等外媒24日報導,川普政府即將公佈最新一波的中企制裁名單,限制89家與解放軍有關的中國企業不能取得美國技術和產品,此舉恐重創包括C919在內的中國國產客機的發展計劃。

而在台灣方面,美國海軍陸戰隊於11月初進駐南台灣高雄左營軍區,展開為期四周的教戰操演課程。隨後,美軍印太司令部情報處長史達曼(Rear Admiral Michael Studeman)少將也據傳於22日低調抵台訪問,雖然台灣總統府至今對此傳聞既不證實、也不否認。

再加上,11月20日美台正式啟動經濟繁榮夥伴對話(Economic Prosperity Partnership Dialogue) ,就經濟、科學、5G以及供應鍊等議題進行討論,並於會後簽署合作備忘錄,確立半導體領域為雙方優先的戰略合作項目。

此前,美美國衛生部長艾薩(Alex Azar II)和美國副國務卿克拉奇分別於八、九月訪問台灣,都是美台友好關係的象徵。

2020年8月10日,蔡英文總統接見「美國衛生部長艾薩(Alex Azar)訪問團」(總統府)
2020年8月10日,蔡英文總統接見「美國衛生部長艾薩(Alex Azar)訪問團」(總統府)

可以說,在川普總統任內,美台關係從軍售、軍事交流、經濟合作乃至美國官員的訪台層級等層面的往來,都是自1979年斷交以來、史無前例地熱絡,且頻頻讓中國跳腳。

對此,北京聯合大學台灣研究院副院長李振廣在接受美國之音採訪時形容,這是川普政府利用僅剩下的一點權力,行「最後的瘋狂」之事。

中國專家:給未來中美關係製造障礙

他說:「我用大陸老百姓的話,這就是川普總統和國務卿龐畢歐給未來的中美關係使壞,給灘沙子、埋釘子,製造障礙,讓未來的拜登在對台問題上,是想前不能前、想後不能後,為難。」

李振廣說,川普現在出的台灣牌都還是「小牌」,中國大抵只會以派遣軍機軍艦繞台施壓來回應。他不認為川普、龐畢歐會在卸任前親自訪台,因為這是「不負責任的大牌」,有可能導致中美關係「魚死網破」,最終傷害到的也是美國人民的利益。他還稱,「拜登上台後也不會認這個帳」。

李振廣認為,拜登上台後,川普時期的對華政策可能歸零,也為中美關係帶來新契機。但他說,一個巴掌拍不響,雙方都要努力,盡量不朝以對抗的方式來處理兩國的雙贏關係。

他說:「中美要良性競爭、良性合作,尋求中美兩國的利益最大化,這是領導人都需要做的。」

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港澳研究室主任張建則認為,中美兩國間朝對抗性的、博弈性的、競爭性的大局已經沒有轉圜的餘地了。而美國國會和民眾的反華情緒已經形成,因此,拜登上台後,也會面臨來自國內很大的壓力。

未來美國應先釋出橄欖枝?

張建認為,拜登不可能完全翻轉川普的對華政策,只會選擇性緩和某些反華策略,或者將南中國海和台海等非關美國核心利益的爭端先暫時停歇。

張建表示,拜登如果能先向中國遞出橄欖枝,或者做出善意的姿態,例如,停止執行國會的反華法案,就會迎來中方的善意回應。抑或是,兩國若能「雙擱置」彼此挑釁的政策,就有希望重啟對話,甚至兩國元首的高峰會。

2015年9月24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訪問美國,時任美國副總統拜登在華府迎接(AP)
2015年9月24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訪問美國,時任美國副總統拜登在華府迎接(AP)

張建向美國之音表示:「就是雙方都擱置。比如說,美國擱置在我們新疆、西藏、台灣、香港的議題上的這些政策措施。中方在南海呀、甚至說台海,我相信,中國的軍機軍艦繞台呀,也可能暫緩,這都屬於雙方釋放的善意。」

張建說,拜登所屬的民主黨一向在人權議題上不退讓,但若拜登能做出善意的姿態,中國也必然後釋出相對應的善意。屆時,兩國或許就能在競爭的關係中,找到合作和創造雙贏的機會。他說,隨著拜登上台,中國或許也會給拜登送上個「見面禮」—中國領先全球發展的新冠疫苗。

對於進入看守階段的川普仍頻打台灣牌來挑釁中國,張建說,川普是在鷹派的慫恿下,持續推進美台合作空間,以期拜登上任後無力反轉。他認為,拜登雖無法完全推翻川普主義(Trumpism),但也不會承接川普所留下「負面的政治遺產」。

至於正在台灣低調訪問的美軍印太司令部情報處長史達曼,張建猜測,美國在香港的情報工作受到港版國安法的壓制,無法施展。因此,美國除了有意將台灣納入其印太戰略的網絡外,也可能利用台灣這個中國最前緣的地域來進行未來情報的分享和合作。

不過,正是川普政府所打的諸多極具挑釁性的台灣牌,讓復旦大學國際問題研究院教授沈丁立說,他看不到,中國有任何向美國釋出善意的前景。他反問,美國違反中美建交協議,派出海軍陸戰隊到台灣,又將中國留美學生的簽證數由每月75000人降至只有8人,「你讓我們做什麼呢?」

學者籲雙方回到良性互動軌道

沈丁立在接受美國之音採訪時表示,美國政府若有意改善中美交惡的關係,應該先釋出善意,包括不執行美台軍艦互相停靠等政策,或者明確表態,不會讓台灣總統蔡英文有出訪美國的機會。美國若做到了這些「對的事」,也才有立場要求中國回到良性互動、甚至履行承諾的軌道上。

資料照:台灣國旗在兩艘美製基德級驅逐艦前飄揚。(美國之音)
資料照:台灣國旗在兩艘美製基德級驅逐艦前飄揚。(美國之音)

他說:「台灣軍艦不能訪問美國,台灣領導人對美國不能做政府訪問,美國穿軍服的軍隊不能在台灣出現。(美國)做到這三件任何一件,都是釋出善意,最好是三件同時做。那麼,你(美國)讓中國再做一件中國該做的。第一,第一階段中美經貿協定盡快履行,我們現在沒有按時間表履行。第二,第二階段趕緊開始談,國企的結構性改革,雙方要協商,共同要讓中國盡力地做出符合中國加入世貿組織的那些約定。第三,南海,我們答應過奧巴馬總統,不軍事化,趕緊把軍事化的東西給阻止。」

沈丁立說,如果中國履行了對全世界的承諾,也就是,朝市場經濟的方向來改革和開放,那麼,拜登政府便沒有理由聯合國際盟友、來共同對付中國,而國際社會也不會加入美國所發起的對中製裁聯盟,反而會同美國一起來擁抱中國。

至於在南中國海的爭端上,沈丁立說,中國若有任何軍事上的收縮是基於對國際法的遵守,不是為了要作為和美國交換條件的籌碼。

對於中美關係的走向,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教授時殷弘曾在10月初撰文呼籲,中國應該在南中國海等方面,先做出軍事收縮,以作為要求下一任美國政府做出相對應收縮的談判條件。

少數專家主張中國先做出軍事和戰略收縮

時殷弘在名為〈美國及其他主要國家對華政策與未來世界格局〉一文中寫道:「中國應堅決、足夠和較持久地實施戰略和軍事收縮,特別是在南中國海、台灣和軍備競爭方面,以此作為促使美國新一屆政府遲早相應的收縮的基本談判條件,謀求減抑中美戰略前沿碰撞的危險,促成中美之間新的戰略穩定,並且爭取分化美國政界的對華態度。總的來說,一段時期裡堅決不將美英以外的其餘發達國家和任何發展中大國推到中國的對立面,對其反華、斥華行為一般需堅毅地忍耐,以利目前時期里特別重要的戰略集中,減少一二線對手,爭取較多的中立者和同情者,特別是經足夠和及時的彼此妥協和具體安排,切實地維持和發展與歐盟、東盟及韓國的合作互利關係。」

時教授認為,中美兩國目前各自從完全相反的立場和道德高地出發,強烈譴責對方,只要求對方做某方面甚或全系列的根本讓步,特別是川普政府已宣布其目標是顛覆和消除中國共產黨在中國的執政地位,這就全無可能甚至僅在一兩個重大問題上顯著緩解中美對抗或競鬥,更談不上中美關係的總體穩定和逆轉局面惡化的趨勢。

他說,中國對美國採取對稱性反制實有必要性,然而,「缺乏對等的反制能力(的中國)就不要時常從事對稱性反制,否則會加劇反制工具接近耗竭的風險,消減應有的戰略和政策靈活性和迴旋餘地,減抑國際輿論和世界輿論(對中國)的理解和同情,令鷹派胃口越來越大的國內大眾對政府政策施加更大的壓力和製約,並且可能恰合美國超級鷹派勢力的險惡用心。」

相較於大部分中國學者都認為中國應被動等美國釋出橄欖枝,時教授卻是少數主張,應「由中國採取主動,以避免中美大規模軍事衝突」者。

美專家預計下任政府將維持雙嚇阻政策

針對美台關係的強化,美國著名中國問題專家何漢理(Harry Harding)23日在一場台北論壇的演講指出,這是國會跨黨派所支持的,而且符合美國利益,尤其美國民眾對台灣的支持也是史無前例地高。

他引據民調指出,美國有高達41%的民眾支持美國出兵協防颱灣,雖然未過半數,但已比過往的30%水準高出許多。何漢理說,美國會維持雙重嚇阻(dual deterrence)的對台政策,一方面遏止北京躁進,以免發動武力促統,另一方面也遏止台北躁進,謀求獨立,以激化中國動武。

至於美中關係,何漢理說,美國前總統奧巴馬的第一任內,原本是積極要和中國重新展開全面交往的,但四年後,卻發現行不通,於是在第二任內才有了「重返亞洲」(Pivot to Asia)計劃。他說,這樣的經驗──即使不是圍堵,也是競爭的美中關係—應該會反應在拜登上台後的中國政策上。

何漢理認為,整體而言,拜登會帶領美國重回國際的領導地位,他推崇多邊主義並尊重國際規範,也會聯合國際盟友來共同應對中國。何漢理說,這是一個比較聰明的策略,不過,拜登的首要之務,是要先復甦美國的經濟,才有能力支撐美國的領導地位。

何漢理還說,美中兩國交惡的結是中國先給系上,川普只不過將之係得更緊而己,因此,解鈴還須繫鈴人,中國應該要先向美國釋出「真正的橄欖枝」—包括停止大外宣和戰狼外交,對外資做到真正的市場和經濟開放,甚至推動政治改革,美中關係才能見到曙光。

他說:「從現在起,對許多美國人來說,尊敬和繁榮才是王道。作為一個通則,中國如果期待從美國得到什麼,中國就必須也給美國同樣的東西。」

何漢理曾以橋牌妙喻中國的對外關係。他說,中國對其他國家常打梅花(club)和方塊(diamond)牌,而忽略紅心牌(hearts)的重要。前兩者梅花和方塊牌在英文裡也有棍棒和鑽石之稱,代表中國的對外關係建立在威嚇和金錢利誘,而缺乏真誠的對待和尊敬。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