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天行動!以色列特工潛入德黑蘭,街頭暗殺恐怖組織「基地」第二號領導人

2020-11-15 08:10
16,153人氣
恐怖組織「基地」(Al Qaeda)高階幹部阿布杜拉(Abdullah Ahmed Abdullah),又名馬斯里(Abu Muhammad al-Masri)(FBI)
恐怖組織「基地」(Al Qaeda)高階幹部阿布杜拉(Abdullah Ahmed Abdullah),又名馬斯里(Abu Muhammad al-Masri)(FBI)

今年8月7日,伊朗首都德黑蘭(Tehran)街頭,一名中年男子和女兒在轎車中遭人開槍射殺。伊朗當局聲稱被害人是一位來自黎巴嫩的歷史學教授、真主黨(Hezbollah)成員達烏德(Habib Daoud),以及他27歲的女兒麥爾彥(Maryam)。凶嫌則是以色列特工,以色列與真主黨敵對多年,有不共戴天之仇。

只有一個問題:「歷史學教授達烏德」查無此人。

《紐約時報》(NYT)13日獨家報導,「達烏德教授」真名「阿布杜拉」(Abdullah Ahmed Abdullah),埃及人,以化名「馬斯里」(Abu Muhammad al-Masri)行走江湖,年約57歲,是恐怖組織「基地」(Al Qaeda)的第二把交椅。同時遇害的女性麥爾彥不僅是他的女兒,還是「基地」已故領導人賓拉登(Osama bin Laden)的兒媳婦。

至於兩名殺手雖然的確都是以色列特工,但他們的任務另有委託人:美國。

選在8月7日那天動手也饒富深意:1988年8月7日,「基地」以卡車炸彈攻擊美國駐東非坦尚尼亞與肯亞的大使館,造成224人死亡、4000多人受傷。馬斯里正是這場慘案的主謀之一。

據《紐約時報》報導,馬斯里從2003年就長住德黑蘭的「衛隊區」(Pasdaran)7日當天晚間開車載著女兒出門,以色列特工騎摩托車追上,當場開了5槍,命中4槍,父女殞命。犯下美國大使館攻擊案之後,馬斯里被聯邦調查局(FBI)列為頭號通緝恐怖分子,懸賞1000萬美元(新台幣2.9億元)。

行動過後,各方悶不吭聲,充分顯示此事的敏感性:伊朗與以色列、伊朗與美國都是「世仇」,都有可能發生軍事衝突;「基地」屬於伊斯蘭教遜尼派,伊朗卻是什葉派大國,雙方在檯面上水火不容,如今卻被揭露暗中往來;「基地」近年勢力大衰,鋒頭遠不如小老弟「伊斯蘭國」(Islamic State),對頭目遇害似乎不願張揚。

「基地」創辦人賓拉登2011年5月在巴基斯坦北部遭美軍特種部隊獵殺;繼任者札瓦希里(Ayman al-Zawahiri)如今年近七旬,長期藏身於巴國與阿富汗。「基地」原本有意栽培賓拉登之子、馬斯里女婿哈姆札(Hamza bin Laden)接班,但他已在去年步上父親後塵。

《紐約時報》指出,2001年九一一恐怖攻擊事件爆發後,美軍入侵阿富汗,擊潰包庇「基地」的神學士(Taliban)政權,後來「基地」不少頭目逃往美國鞭長莫及的伊朗。伊朗同意收留他們,可能代表雙方達成協議:「基地」不在伊朗內部搞破壞,但可以對付彼此共同的敵人──美國。

此外,這也不是伊朗第一次與遜尼派激進組織合作,從巴勒斯坦的哈瑪斯(Hamas)、巴勒斯坦伊斯蘭聖戰運動(Palestinian Islamic Jihad)到阿富汗的神學士(Taliban),都曾接受德黑蘭當局的援助。

對於《紐約時報》的獨家報導,白宮國家安全會議(NSC)不予置評。

恐怖組織「基地」(Al Qaeda)高階幹部阿布杜拉(Abdullah Ahmed Abdullah),又名馬斯里(Abu Muhammad al-Masri)(FBI)
恐怖組織「基地」(Al Qaeda)高階幹部阿布杜拉(Abdullah Ahmed Abdullah),又名馬斯里(Abu Muhammad al-Masri)(FBI)

馬斯里年輕時在埃及當過職業足球員,1979年蘇聯紅軍入侵阿富汗,他跟許多穆斯林青年一樣,響應聖戰號召,投入阿富汗戰場,「基地」草創時期就已加入,是策劃行動、訓練戰士的專家。

1990年代初期,馬斯里陪同賓拉登前往蘇丹首都喀土穆(Khartoum),建立軍事訓練據點。他也曾前往爆發內戰的索馬利亞,訓練叛軍使用肩射式火箭彈發射器,1993年的摩加迪休戰役(Battle of Mogadishu)讓美軍吃了大虧,也就是好萊塢電影《黑鷹計畫》(Black Hawk Down)的情節所本。

1990年代晚期,「基地」開始發動恐怖攻擊,馬斯里是賓拉登的3名左右手之一,主要負責非洲地區的行動。1988年8月7日,兩部裝滿炸藥的卡車分別停在肯亞首都奈洛比(Nairobi)與坦尚尼亞首都沙蘭港(Dar es Salaam)的美國大使館外側,上午10點30分剛過,兩部卡車同時引爆。兩起攻擊雖然針對美國,但死傷者絕大部分是奈洛比與沙蘭港當地民眾。 (相關報導: 殺害13名性工作者的變態人魔!英國「約克郡開膛手」蘇克利夫死於新冠肺炎 更多文章

1988年坦尚尼亞美國大使館恐怖攻擊案紀念碑(Laika ac@Wikipedia / CC BY-SA 2.0)
1988年坦尚尼亞美國大使館恐怖攻擊案紀念碑(Laika ac@Wikipedia / CC BY-SA 2.0)

 

喜歡這篇文章嗎?請作者喝杯咖啡支持他

請他喝杯咖啡
現正熱映中
更多文章
自助洗衣店開到鄉下田間,「懶商機」使店數6年多3倍!人口負成長、家家有洗衣機,為何產值逆勢成長?
綠委提案逼改黨徽 江啟臣反嗆:害怕面對中華民國是國民黨創建的歷史
陳時中打包票國產疫苗安全性不打折 學者揪出大疑點:這不是打折?
大內宣被看破手腳?牛肉麵、梗圖爭議惹反彈 蘇貞昌負面聲量創新高
斜槓拓荒之旅》他「不誤正業」進化成文創鬼才:當初很多人笑我是瘋子
你是在生活,還是在湊合?透過儀式感,讓你擺脫焦慮好好過日子
女人年過40歲,意外、防癌、失能險要買嗎?曝保險業務員不說的3個判斷關鍵
許劍虹觀點:亞洲民族運動浪潮下的日據寶島-回望20世紀台灣人的三條革命之路
林清汶觀點:蔣公銅像拆除
葉日武觀點:從權力觀點淺談開放美國萊豬進口
從紙牌到SWITCH,任天堂如何從一家京都小店,壯大成遊戲帝國?
陳淞山觀點:黃偉哲的「執政破口」問題出在那裡?
那福忠觀點:靜待拜登重返巴黎協定
林錫星觀點:翁山蘇姬欲突破政治僵局
觀點投書:空有台灣價值,而當初說好的居住正義呢?
觀點投書:橫渡逆風的藍營戰將可望2022贏得北北基
孫維德觀點:疫情加速金融業轉型─WFH效能可能更高?
觀點投書:救救動物們 先從修動保法開始!
觀點投書:還有幾個房思琪?
每個社會都有「社會資本」,差異在「互信範圍」:《跨越斷層》選摘(2)
中職會長「政黨輪替」?余政憲、蔡其昌、姚人多被點名
林全質疑台灣東洋內線交易 羅智強:檢調敢查內閣這2人嗎?
4年後,台灣每5人就有一位超過65歲!日勝生超前部署,樂齡宅Q4開賣
校園再傳憾事!淡江大學學生墜樓 卡進木棧道
莊人祥對台灣東洋窮追猛打?林全不甘示弱全力反擊
綠建築扎根教育普及 繪畫徵圖比賽今頒獎
校園意外頻傳 台大教授嘆:很多學生就像《鬼滅》被蜘蛛絲綁住
伺服器機殼領導廠勤誠興業 今舉行嘉義新廠動土儀式
由男變女,還是喜歡女生!BBC專訪香港罕有跨性別武術家許瑋楓:「我一點都不柔弱」
丁怡銘爭議連環爆 王世堅批蘇貞昌「帶頭耍陰」:快換發言人!
萊豬爭議能止血?綠委憂:蘇貞昌團隊忘記在執政,仍停在選戰模式
殺害13名性工作者的變態人魔!英國「約克郡開膛手」蘇克利夫死於新冠肺炎
央行出手了!楊金龍找6大房貸銀行喝咖啡,最快12月重啟限貸令?
高雄市議會表決瘦肉精零檢出條例 罷捷團體怒轟:黃捷落跑「可恨」
窮國可免還債!G20達成「債務減免」協議 望助全球抗疫
台中國際花毯節開11/14-12/6 以影像引導觀眾體驗「沉浸式」策展
新社花海暨台中國際花毯節登場 盧市長說歡迎體驗台灣普羅旺斯
台大學生輕生連環爆 管中閔曝自身創傷經歷籲「彼此扶持」
遠雄人壽首度榮獲台灣企業永續獎永續報告類「金獎」
美軍19天連犯14案!沖繩政府火大,要求美軍嚴整軍紀
2020「道瓊永續指數」秀榜單 台新金三連霸 蟬聯「世界」、「新興市場」指數雙榜
國泰首創外溢回饋項目,疫苗癌篩都納入,最高享15%折減!
「整個秘魯都很火大!」不滿總統遭彈劾下台 大規模示威爆發,警民衝突釀成死傷
「侯Sir返校日」前進竹圍高中秀大外割 侯友宜要同學別放水
力推中高齡再就業 柯文哲:國家不可能養你20年
「丁怡銘萊牛論述對卻道歉」 游盈隆曝嚴重後果
米果專欄:漫長的開票
拜登當選美總統 圍堵華為中芯策略將持續
丁怡銘該不該辭職?侯友宜:高度展現在哪應自己判斷
新冠肺炎確診個案搭高鐵返家 高鐵回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