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源事件44周年 紀念5位被遺忘的烈士

2014-05-30 23:05

? 人氣

施明德文化基金會30日在白色恐怖紀念碑廣場,為44年前殉難的泰源五烈士舉辦紀念晚會。(余志偉攝)

施明德文化基金會30日在白色恐怖紀念碑廣場,為44年前殉難的泰源五烈士舉辦紀念晚會。(余志偉攝)

施明德文化基金會執行董事陳嘉君及其女兒施蜜娜,30日晚上7點半在總統府斜對面的「白色恐怖政治受難者紀念碑」前,替泰源革命的5位犧牲者舉辦紀念晚會,與會者加上圍觀民眾僅約50人,諷刺的是,整場活動都在警察環伺下進行,而凱達格蘭大道、228紀念公園附近的街道,幾乎全被大陣仗的拒馬圍滿,空曠的路被劃成迷宮。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陳嘉君指出,在台灣,在台北的街道上,說起泰源革命,知道這段歷史的人很少;她說明,泰源革命的主要5位帶頭者為江炳興、詹天增、鄭金河、陳良與謝東榮,1970年試圖逃出台東的泰源監獄,並計畫佔領廣播電台、發起全島革命,向全世界宣布中華民國可以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和平共存,主張聯合國應該「容毛(澤東)不排蔣(介石)」或宣布建立「台灣共和國」,一中一台留在聯合國。

陳嘉君表示,泰源革命雖不幸起義失敗,這5位烈士事後遭嚴酷刑求,也沒有供出更多夥伴,而他們在該年5月30日凌晨遭槍決。

很諷刺的是,他們是最早為台獨犧牲的烈士,但在台灣,即使是主張台灣主權獨立的民進黨或台聯,也極少有人記得泰源五烈士的名字。

「他們是屬於台灣的名字!」參加這場晚會的工作人員,將槍決前、槍決後的黑白照片被製成一張張大看板,與會者更身穿黑色麻衣,上頭寫著這5人的名字,背後寫著「我記得」,其中一隻手則高舉火把,神情肅穆。(余志偉攝)

施蜜娜致詞時,更朗讀保羅艾呂亞的詩作〈嘉畢烈‧佩瑞〉,並率在場所有人3鞠躬向烈士們致敬,哽咽呼籲大家記住他們,「他們是屬於台灣的名字!」

前新台灣研究文教基金會執行長黃惠君也介紹5人的生平如下:

【江炳興】1939年5月5日出生,台中大里人,陸軍軍官學校33期學生。1962年因主張台灣獨立被捕,判刑10年。在囚房廁所的角落裡,是他重新燃起了政治犯的理想。虔誠的基督徒,總是開朗積極,從不怨天尤人。1967年出獄的政治犯張茂雄忘不了出獄那天,炳興坐在監獄圍牆上大聲地喊「記得回來替我們燒香喔!」彷彿早已準備好就義。被槍決時,他31歲。起義之前,毅然決定由外役在外部單獨發難,囚房內按兵不動,萬一事敗,才能保住革命的火種,他們則絕不牽連內部,充分展現了革命領袖的擔當。

【詹天增】1938年1月25日生,台北金山人,海軍陸戰上等通信兵。1962年因主張台灣獨立被捕,判刑12年。安靜不多話,喜歡獨處,見到人時總是彬彬有禮,喜歡穿著喇叭褲。家裡很窮,是獨子,媽媽是失明寡婦,先行出獄的獄友常熱心幫忙探望其母。原本在外役樵木隊,負責砍柴,為配合起義行動,自願請調到修車廠當外役,因為修車廠有幾十部大輪卡車,可以掌控車輛。槍決前從容微笑,當年他32歲。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