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杰專欄:綠島是台灣的隱喻

2020-10-11 06:20

? 人氣

「綠島」是過去關押政治犯的地方。(資料照,台東縣觀光旅遊網)

「綠島」是過去關押政治犯的地方。(資料照,台東縣觀光旅遊網)

有時候,虛構的小說反而是敘述歷史最正確的方式。──楊小娜

作為「亞洲民主燈塔」的台灣的前世今生

我最早知道「綠島」這個名字,是從柏楊的回憶錄中知道那裡是關押政治犯的地方,後來聽到「綠島小夜曲」卻又讓我對綠島的美景浮想聯翩。多年之後,我如願以償登上綠島,在幾位當年的受刑人陪同下參觀綠島人權園區。我在中國的時候曾遭受中共政權非法拘禁和酷刑折磨,離與綠島囚徒類似的命運僅一步之遙,所以讀到綠島人權紀念碑上柏楊的文字「在那個時代,多少母親,為她們囚禁在這個島上的孩子,長夜哭泣」時,不禁潸然淚下。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台美人楊小娜的《綠島》一書,是第一本以英文寫成的以二二八屠殺為主題的長篇小說。楊小娜在接受《紐約時報》訪問時表示,「綠島」有多重含義:首先,綠島是國民黨囚禁政治犯的所在,這座蒼翠美麗的島嶼曾在過往成為一座牢籠,作為「監獄島」的綠島象徵著「白色恐怖」的時代。其次,「綠島」也可以用來指代台灣,它是一個美麗的島嶼(歐洲人最初看到台灣時發出「福爾摩沙」的感歎,意思是「美麗之島」),但在戒嚴時期,這個島本身也成了一座監獄。所以,要理解台灣,首先需要理解綠島。

《綠島》一書在美國出版時,備受矚目:亞馬遜選書、企鵝藍燈書屋首次以「世界書」(OneWorldOneBook)的形式,向全世界行銷,將這個台灣民主發展過程中的艱困、痛苦與血腥,細緻又深刻地展現在世人面前。

楊小娜著作《綠島》書封。(取自博客來)
楊小娜著作《綠島》書封。(取自博客來)

本書由四段故事組成:第一段是「1947台北」,父親蔡醫師在二二八時失蹤,決定遺忘一切的母親舉家遷到台中娘家,在困窘與歧視中,獨自拉扯大四個孩子。

第二段是「1958台中」,十一年後的某一天,父親突然返家。作為家中幺女、生於二二八的女主人公,以女兒的身分感受到父親的消失和回歸都是一場「家變」——父親不是英雄,而是一個平凡人,為了保全自己和家人,曾寫過告密信,這一恥辱讓父親對綠島的牢獄生涯隻字不提。而每個家庭成員對這個歸來的陌生人都有不同的情感與立場。

第三段是「1979柏克萊」,女主人公為了擺脫「匪諜之家」的陰影,以及家庭成員間支離破碎的關係,遠嫁給一名並無愛情的留美博士,到美國成了教授夫人。然而,雖然在大洋彼岸,她在艱難適應新環境的同時,卻赫然發現丈夫積極參與海外台灣獨立運動。她以妻子和母親的身分,無可逃避地面對威權政府深入到美國的黑手。

第四段是「1982-2003的台北」,在此期間,女主人公穿梭在台美兩地,解嚴之前回台灣時曾與丈夫一起被捕,靠著美國公民的身份才被釋放並驅逐出境,卻因為過度驚嚇而失去腹中的胎兒;解嚴之後,在民主化的台灣卻又遭遇突如其來的薩斯危機,在醫院照料高齡病重的母親時,作為唯一一名被隔離的美國人成為新聞人物——如果說綠島隱喻著台灣,那麼薩斯則隱喻著中國,只要中國的武力威脅存在,台灣就無法享有百分之百的自由與安全。薩斯之後,還有2020年的武漢肺炎病毒,這一次全世界都成為中國的受害者。

喜歡這篇文章嗎?

余杰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