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薪水停滯,反而促成「小確幸創業」熱潮…Life style新創愈來愈多,為的是什麼?

2020-10-11 06:50

? 人氣

創業類型的選擇沒有對錯好壞,每個創業家依據當時的經歷和年齡,思考的創業機會點也不同。(圖/Pexels)

創業類型的選擇沒有對錯好壞,每個創業家依據當時的經歷和年齡,思考的創業機會點也不同。(圖/Pexels)

你應該知道的是:近年新創、創業不僅氛圍熱絡,整體數據也顯見新創事業增加。而在這幾年的新創事業中,有很大一部分的比重偏向以生活型態(Life-style)為主軸的新創,這可能是整體台灣經濟環境的轉變、消費型態的調整、科技發展的奠基等因素。台灣新光國際創投副總林冠仲從投資者角度出發,探討兩種創業型態差異與意涵。

創業很大部分就是自我理想、夢想的實現

若回歸到創業的本質:自我理想或者夢想的實踐。不論創業者選擇以生活型態類型作為創業的題材,或者以規模化潛力作為創業的基礎,只要是創業時思考後的選擇,都是創業過程美麗的開始。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針對本文所要探討的創業類別,先做一個簡單的定義性討論。所謂生活型態(Life-Style)式創業,在本文的探討中,有幾個前提假設:

(1)較不具有規模化能力:生活型態創業也可以做到很大規模、經濟效益,但我們這裡歸類或者泛稱的生活型態式創業,基本上會是單體、創業者不想大規模商業化的事業為主。

(2)沒有技術性進入門檻:生活型態創業縱使做到規模很大、市場首位,通常會是軟性的技術能力,如品牌、通路、策展能力等,較難有技術性的進入障礙作為阻擋後進者的門檻。

(3)個人理想與意念延伸到事業中:生活型態式創業初期一定是有很強烈的創辦人風格,創辦人可能是對於生活方式、社會理想、美學體驗等有一個自己的獨特想法,並且想要在事業中將自己的理念實現。

最後,本文所說的生活型態式創業家,本質上不喜歡商業化!並非所有以生活型態出發的創意者都是如此,而是本文探討之必要做這樣的區隔。

獲利與價值傳遞的根本差異

創業除了理念的實踐,若以一般的創業:公司設立、組成、研發、銷售,絕對不會跳脫出要讓事業快速獲利,甚至追求獲益極大化的目標。因為大體上,公司獲利、持續成長,才能夠持續的提高員工權益、股東權益,也才能留住優秀人才的持續貢獻。

但,生活型態式的創業者,通常對於獲利與否有較寬的容忍度,雖不致於如非營利組織不以獲利為目的,但很常見的是以「不要賠太多」為創業的底線。而在沒有對於追求獲利的強烈需求下,一定會有很堅定的理念、理想作為新事業的支撐,當理想與理念能夠透多創業者的宣導,帶領出一個強悍有執行力的種子團隊時,其團隊的向心力、執行力通常又比一般事業來的令人欽佩。

所以,兩種類型的創業,在獲利選擇以及價值傳遞上,就有很根本的差異。而這個差異沒有好壞,純然的就是創業者的策略選擇。或者說,是事業的願景、價值的定位不同。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