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薪水停滯,反而促成「小確幸創業」熱潮…Life style新創愈來愈多,為的是什麼?

2020-10-11 06:50

? 人氣

誠品應該是生活型態式創業的知名案例。在誠品創辦人吳清友持續的堅持理念經營下,如果沒有資金的挹注,其理念以及想法必然無法支持到目前的規模,而和碩董事長童子賢就是誠品的「金主」之一。許多報導中可以看到,童董對誠品的投資,不介入經營、不要求回報,對於創辦人的熱忱以及事業,多的是感動以及關愛。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生活型態式創業 並非一定沒有規模化的機會

規模化與否沒有其必然性,往往也是創辦人的選擇。許多生活型態式新創進入規模化,勢必經歷創辦人內心天人交戰,在理念與商業化過程做一個妥協。並且過程當中需要創辦人調整好心性(不只是心情、態度,而還要整個性格的轉換),開始參與制度化管理、成本管控等概念,這些通常都是創辦人不見得喜歡的工作,本質上可能也不愛被制度化、工業化!

相較於技術型創業、生產型創業等,生活型態式創業較難設立一個硬的進入障礙(技術、專利、流程等),但往往此類創業其品牌效益就是最難被打破的進入門檻。可以把規模化的Life-style Startups想成一個類似宗教式的企業,領導人與核心幹部有共同的執念,堅而不摧的信仰,塑造出比一般企業更強烈的組織文化認同,而對消費者、使用者不僅提供了產品面的基本價值,更提昇了服務面、精神面的附加價值,因此品牌的認同度通常是其最大的武器。

前面提到的誠品是此類型規模化的典型。近年不論拓點或者通路擴張都更加積極的「湛盧咖啡」也是一個從生活型態出發,堅持理念但是逐步規模化的例子。湛盧創辦人盧董是科技人,有「為了創業而創業」的瘋狂基因,對精品咖啡的熱愛,結合了理性與科學,讓選豆、烘焙、磨豆、手沖等各階段建立程序,並且添加感受與故事,經營上從單店起家,擴大到HACCP等國際認證廠房、多店直營、次品牌,推出咖啡豆、濾掛等商品線,並且加入線上電商平台銷售,整體性的從夢想實現到企業化經營。

創業類型的選擇沒有對錯好壞,每個創業家依據當時的經歷以及年齡,思考的創業機會點也不同,隨著經驗以及年齡的增長,看待事業的想法定然也會跟著改變。或許Life style類型的創業,不如中大企業帶動的產值、就業量,但對於創業多樣性、民眾生活體驗的多元性,乃至於社區發展、社會安定等,提供了超過數字的多重促進。


本文作者為新光國際創投副總林冠仲,原刊早期資金資訊平台FINDIT

責任編輯/林彥呈

◎加入《下班經濟學》粉絲團,給你更多財經資訊 

◎訂閱《下班經濟學》YouTube頻道,精彩節目不錯過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