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評:「台美經濟合作」糖衣下是補藥還是毒藥?

2020-10-02 07:20

? 人氣

台美經濟合作的糖衣下,要注意是補藥還是毒藥,圖為蔡英文(中)在官邸宴請柯拉克(左),並請張忠謀(右)坐陪。(翻攝自Tsai Ing-wen Twitter)

台美經濟合作的糖衣下,要注意是補藥還是毒藥,圖為蔡英文(中)在官邸宴請柯拉克(左),並請張忠謀(右)坐陪。(翻攝自Tsai Ing-wen Twitter)

台美經濟合作關係顯然要進入一個「新的領域」,在美國次卿訪台後,經濟部說台美已就盡速進行「新的經濟對話」(台美經濟與商業對話)達成共識,台灣能強化與美國經濟關係,當然是好事,不過,該注意的是其中潛藏的風險─包括台灣淪為經濟殖民地的主權風險,還有糖衣下是補藥還是毒藥?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依照經濟的說法,台美雙方已就5G乾淨網路、產業供應鏈重組、印太戰略、新南向政策、基礎建設能源、投資審查及全球婦女經濟賦權等七個領域交換意見。

雖然不明言,但這張清單明確是台美共同「抗中」的清單,例如所謂的乾淨網路,指的當然是排除中國的成份,而不會是排除「西方成份」;供應鏈也是遠離中國、靠向美國的「可信任夥伴」(指包括日、韓、紐、澳、印度、越南等亞洲國家)聯盟的供應鏈,而不會是紅色供應鏈。至於印太戰略、新南向,更是指意含從中國移出及圍堵中國的地緣政治戰略。

但其中的「投資審查」領域,很可能是最有意思、同時也最具爭議的項目。

台灣雖然在一些國際經濟智庫的評比上,經濟自由度位居全球前緣、名次在10名左右,不過實際情況則有負此虛名,最明顯的是台灣所有的對外投資、或是外資來台投資,都要經過經濟部審核,惟審核缺乏一致的標準,時常淪為政治決定、自由心證。只是無論如何,台灣政府要如何審核投資的進出來去,都是內政問題。

當「投資審查」列入台美經濟對話時,美國已經「把手伸進來」了;雖然美國的「長臂管轄權」數十年來早已在全球管透透,台灣當然也領教多時過─例如,早年美國拿301壓迫台灣加強智慧財產權保護、或減少對美順差時,台灣的修法可是幾近百分之百照美國要求訂定、依美國要求加強取締等。

但,至少這些還算是個雙邊經貿議題─大家都「假裝」它是一個經貿問題,台灣政府自行修法。但把投資審查端上台美經濟議題時,連那麼一點偽裝都沒有,美國的長臂直接伸進政府的投資審查職權內,某個程度上台灣成為經濟殖民地,直接被「宗主國」管轄。

而美國手要伸進來,不會是為了讓投審會核准美國企業來台投資─台灣歡迎都來不及、絕對不會拒絕與阻擋美企來台投資,因此當然與兩岸經貿投資有關。兩岸關係惡化後,來台投資的中資已少,甚至投審會早已在擋,因此美方會把「投資審查」拿到討論議題,其實就是要儘量減少、甚至禁絕國內企業赴中投資。

不過,不讓台商到中國投資,最後台灣的產業與經濟也終將受影響。對台商而言,中國既是重要的生產基地也是市場,對某些企業、或是產業的某一段製程,有可能移出中國到其它國家生產,但有些則可能移無可移。一個好的生產基地,既要有良好的基礎建設、充裕又訓練有素的勞工,更要有完整的上下游供應鏈搭配、發揮群聚效應。

再以總體觀點看,台灣這種中小型經濟體無法只靠內需支撐,出口成為台灣經濟命脈,而出口中國占比超過4成以上,其中又以機具生產設備與半成品為大宗,這點與台商在中國投資,再以「投資帶動出口」有關;驟然要砍斷其間的聯繫,對台灣經濟不利。

再者,中國在新冠疫情衝擊後,算是較早恢復成長的大型經濟體,長期而言其成長率亦高於歐美國家,台灣主動打斷兩岸經貿往來,既無必要更顯愚蠢;或許符合美國利益與期待,但肯定不符台灣經濟利益。而所謂的共組供應鏈,同樣也是既可能是機會、同時也潛藏風險,台灣還是多觀風向、算算多少美企離開中國,再來盤算利弊。

蔡政府在吞下包著「台美經濟合作」糖衣的糖果前,還是該多了解裡面包著些什麼東西:是大補丸還是毒藥?

喜歡這篇文章嗎?

主筆室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