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建得觀點:數位發展外,台灣不該退卻的綠色新政 

2020-10-02 05:50

? 人氣

最後,「經濟學人」係以創新浪潮來因應氣候變遷為結論。例如,IEA指出所需能源系統投資高達1.2兆美元,相當於提高現有投資的60%,然則究竟是哪一些科技、哪一些企業是合適的受益者,則在某程度上有賴管制、補貼及定價之正確模式了。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台灣不應台灣不應自外於氣候變遷戰場或自綠色新政的使命退卻!

綜上,我們看到全球面臨的問題與台灣看到的並無二致,但各國仍在為落實巴黎協定之目標付出程度不一的貢獻;當然,我們也都看到各國不同的戰略思維。準此,我們期待政府不應以零和的態度來看待氣候政策與經濟政策,更不希望政府劃地自限的誤以為企業當然抗拒氣候政策、拒絕碳定價,相對的,我們希望政府認真了解當前企業對於氣候風險已具備的認知、對於控制風險或承擔風險的對策及需要政府協助之處,更期待政府儘速活化綠色金融2.0版,加速企業引進創新科技降低減碳成本與氣候風險;並掌握創新、創收之機會。

其次,台灣迫切需要建立綠色振興的決策體系,並應慎重考慮加速環境資源部的設立,以完善我國氣候政策的權責組織,並真正發揮廣為國際肯定之「溫室氣體減量管理法」之綜整效用。一如前述「經濟學人」的分析,能源轉型是核心、碳定價為關鍵、企業轉型因應氣候風險已成必要、訴訟將成為壓力、創新科技與投資是首要解方;此外,人口結構的改變也將逐漸變更並填補跨世代正義的落差。

對於台灣主政者而言,在美中兩國的夾擊下,不論是中方由政黨主導,或是美方由市場推動,兩者的減碳績效均日益顯現,而再生能源的發展亦然。準此,對於台灣的出口導向經濟結構而言,能不謹慎面對未來向兩國扮演國際產業供應鏈角色時,將被要求承擔的碳足跡削減責任嗎?以目前發展狀況言,主要是以美國業者要求的綠色供應為主,然則隨中國提出的減碳承諾日見具體,台商將承擔的綠化產業鏈義務,亦屬不言可喻。此外,歐洲已然具體規畫的邊境碳(關)稅,以及美國總統候選人拜登於競選政策中明示的類似措施,更是會直接影響台灣國際貿易競爭力的貿易限制。對於迄未見碳定價與去化石燃料決心的台灣而言,真能挺過2030的巴黎協定的遵約要求?還是我們會失落在2035年世代交替的洪流中呢?

面對這些「經濟學人」深刻的氣候變遷分析,我們誠懇的呼籲,台灣不應自外於氣候變遷的戰場,更不應自綠色新政的使命中退卻!

*清華大學科技法律研究所教授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