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抗壓性不夠強,其實和你很有關!心理師:真正的好爸媽,會適時地做這些事

2020-09-01 15:07

? 人氣

太完美的父母,反而會造成小孩後天自我調節失控!心理師鼓勵只做60分的父母(圖/pixabay)

太完美的父母,反而會造成小孩後天自我調節失控!心理師鼓勵只做60分的父母(圖/pixabay)

曼徹斯特大學心理學教授埃德·特洛尼克曾做過一個非常著名的心理學實驗——靜止臉實驗。在實驗開始之後,他先讓媽媽和孩子互動,保持交流。此時,孩子表現的非常開心。然後讓媽媽換成沒有表情的臉,無論孩子如何反應,媽媽都始終面無表情。不到兩分鐘孩子沒有得到任何正面回應,就表現出了負面情緒。大家可以點下面影片,觀看實驗的具體過程。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臨床中經常聽到家長說,心理教育學了很多,卻總是擔心在親子關係中要麽矯枉過正,要麽過猶不及,像影片裡面的媽媽各種做法會否給孩子的成長帶來不同的創傷?越來越不知道該怎麽做父母了。

心理專家鼓勵只做60分的父母

60分的父母不是指有40分的缺陷,而是指撫養者在自然狀態下不可避免存在一些基本的失誤,但是他又能及時把這個失誤修覆。而100分和60分以下的父母,是一種過度反應或反應不足的狀態。過度反應的話,就剝奪了孩子受挫者的權利,剝奪了孩子自我調節的權利。

所以總結成一句話就是:一個孩子的人格成熟和心理強度,取決於他在遭受不可避免的脆弱和痛苦時得到過多少次的有效安撫,這是一個心理健康發展的最高指標。

如何掌握60分的火候?

1. 鏡映:只有可分享的東西才是屬於他自己的東西

嬰兒需要不斷的去體驗母親的臉來認識自己,同時又來確認自己是否被對方真的看見了。當被看見的時候,嬰兒的相應情感才能進一步表達。如果被忽視的話,這部分情感就會被解離性處理。這就是假自體或各種分裂的起源。

影片中當嬰兒哭泣的時候,不是需要母親開心快樂的表情去哄孩子,而是先和他匹配,母嬰的共同情緒的同頻情感,母親用悲傷的臉告訴孩子:你的難過我看到了,你的痛苦我理解了,孩子的悲傷就有處安放了。這就是一種鏡映。

孩子滿懷欣喜地指向了他發現的東西的方向,他的感覺棒極了。他認為自己:「我是個厲害的孩子,我發現了一個東西,我好開心,我要把這刻的快樂分享給媽媽!」當孩子興致勃勃地和媽媽分享時,但是媽媽的臉是緊繃,眼神完全是放空的,像無視孩子一樣。那孩子的這種快樂是沒有被媽媽接納到鏡映過的,那種欣喜美好的體驗就不再屬於孩子了。

只有孩子在母親臉上能看見的東西才是屬於他自己的東西,只有可分享的東西才是屬於他自己的東西。如果在母親臉上看不見,如果不能分享的話,這部分就不屬於自己。不屬於自己,就是異己的,異己就是要分裂的,分裂就是極其沖突的防禦機制之一。

2. 同頻:一個人的自我調節對另一個人來說就是互動調節

當孩子哭鬧時,母親哄孩子拍孩子或者不理孩子,不管怎麽做,都會影響到這個嬰兒。比如說嬰兒感覺到母親反應平平,他可能會哭得更傷心。這時孩子傷心的哭,實際上就是一個自我調節。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