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供應鏈  

約 106 項搜尋結果
川普關稅新政策恐讓孟加拉引發成衣業倒閉潮、失業人口大幅增加,進一步擴大貧窮問題。(資料照,美聯社)

擋不住川普關稅衝擊!1國家400萬勞工生計告急 全球時尚供應鏈現危機

美國5月物價指數維持穩定。(資料照,取自pixabay)

全球供應鏈通膨壓力持續低迷 美國5月進口價格持平

川普重返白宮後的藥品關稅政策,雖對國際藥廠構成壓力,卻意外為台灣創造突破口。(資料照,圖為2024BIO展臺灣館,貿協官網)

徐宜生觀點:從全球供應鏈重塑,看台灣生技如何搶占未來藥品市場關鍵角色

桃園「2025亞太智慧商業物流展」登場,桃市府將攜手企業整合智慧供應鏈與物流運籌平台,打造全臺跨域協作機制,加速企業轉型升級。(圖/桃園市政府提供)

供應鏈戰爭下的台灣戰略!桃園結盟產官學,打造亞太智慧物流重鎮

黛安娜(Dianna Huff)10年來只使用「美國製」商品。(圖片來源:Huff Industrial Marketing)

100%「美國製造」的生活有多難?愛國消費者苦尋十年:手機、眼鏡、刮鬍刀,再有錢也買不到純國貨

高雄市長陳其邁議會答詢針對高雄產業發展、高雄車站商圈活化等議題,進行回應,並於聯訪時邀請大家於5/23-25一起來參加法國生活節,體驗法國豐富的文化饗宴。(圖/高雄市政府提供)

全球供應鏈高雄接軌國際!陳其邁:選擇自己的強項,扮演關鍵角色

美國白宮於當地時間12日發布聲明,概述了雙方達成的初步共識。(美聯社)

川普大讓步?美中關稅互砍,對中關稅大降至30%!貿易戰要結束了?交換條件曝光

白雲鄂博近年發現的新礦物已達24種,其中9種為近兩年新增,顯示中國正積極盤點稀土家底並鞏固技術自主。(圖/翻攝環球時報微博)

不藏了!中國亮出「地表最強稀土庫」震撼全球供應鏈 美國羨慕死:我們快沒了

企業家指美國總統川普正面臨一項「艱鉅的任務」,即重新平衡全球供應鏈。(資料照,美聯社)

曝川普正重新平衡全球供應鏈 前家得寶、克萊斯勒CEO指看見成效可能需時20年

美國總統川普近期計劃與美國頂尖零售企業高層展開會談。(資料照,美聯社)

川普召見沃爾瑪、家得寶等零售業巨頭 商討關稅政策影響與經濟衝擊

2023年1月16日。海運貨櫃堆放在中國天津的一個港口。(AP)

美國向中國船徵費,全球供應鏈再起風暴!航運重組,台灣有機會成受惠者?

筆者認為,川普政府以125%懲罰性關稅重塑貿易規則,如同無照手術般激進;而雙方藉由「關稅AI人」與「AI關稅人」的智慧博弈,正引領全球供應鏈與地緣政治的新局。(AP)

阿將伊崮喜瀾觀點 : 關稅AI人 vs. AI關稅人─中美科技戰的數位棋盤

世界貿易組織總幹事Ngozi Okonjo-Iweala表示,若全球貿易體系持續朝地緣政治對立分裂,世界實質GDP可能在長期內下滑近7%。(美聯社)

中國2千萬人失業還不是最慘!中美脫鉤損失81兆 全球供應鏈一夕團滅

筆者認為,面對川普魯莽的高關稅政策,台灣利用自身豐富的外貿籌碼與產業優勢,積極爭取全球最低關稅協定,力求化解「貿易孤兒」困境。(美聯社)

鄭兆希觀點:從世界格局看台灣與中國如何應對川普關稅戰

筆者認為,川普重啟對中關稅戰,意圖重塑供應鏈與削弱中國地位。中美對抗加劇,陷入修昔底德陷阱與囚犯困境,若無制度性合作機制,恐導致全球經濟走向去全球化與制度對立。。(美聯社)

觀點投書:從「囚犯困境」看中美關稅大戰 ?

美國總統川普與台積電董事長魏哲家在白宮羅斯福廳召開記者會,宣布台積電赴美投資。(美聯社)

鄭兆希觀點:台積電赴美投資的功與過

美國總統川普。(美聯社)

川普開徵加墨中關稅!美股應聲下跌,全球供應鏈面臨動盪

美國總統川普。(美聯社)

「川普對台積電加稅100%,只會適得其反!」華府智庫:晶片不是馬鈴薯片,美國需要盟友與全球供應鏈

2024年11月14日,美國總統當選人川普出席保守派智庫「美國優先政策研究所」(America First Policy Institute,AFPI)晚宴。(美聯社)

「川普2.0」恐讓全球供應鏈洗牌!新加坡學者:提防保護主義,東協需提高經貿韌性

晶圓、晶片、半導體。(美聯社)

科技熱議》趕盡殺絕!白宮施壓美商,全面把中國擠出半導體供應鏈,連最低階的製程及維修也不放過?

蘋果執行長庫克努力要降低iPhone對「中國製造」的依賴。(資料照,美聯社)

減少「中國風險」?蘋果加速全球供應鏈重組使印度製造大躍進

經濟部前部長王美花4日斷言,台積電最好、最先進產線勢必會在台灣生產,只要技術不斷突破,在台灣一定會繼續擴廠。(資料照,柯承惠攝)

「台積電最先進產線勢必會在台生產」 王美花:2大優勢難複製

中央銀行上修今年經濟成長率至3.82%,估明年成長率持續高於3%,但經濟前景並非一片坦途。(資料照,顏麟宇攝)

明年經濟成長率再保3?央行曝前景不平坦:「4大不確定」恐致負面影響

中國內蒙古自治區稀土礦場。近年來,中國加大了此類稀土礦的產量。(資料照,AP)

金融熱議》中國大陰謀?稀土價格大跌至3年低點,市場質疑北京刻意壓低,以擴大掌控全球供應鏈?

2021年2月23日,貨輪在洛杉磯外海排隊進港。(美聯社)

《紐約時報》示警:全球供應鏈依舊混亂脆弱,「斷鍊大混亂」還會再來

台積電董事長劉德音與總裁魏哲家(見圖)表示,透過推動數位卓越化,台積電晶圓廠正轉變為以工程師為中心。(資料照,台積電提供)

用AI提升生產力 台積電推數位卓越化:改以工程師為中心而非作業員

全球貿易供應鏈正在受到干擾。(美聯社)

商業熱議》紅海危機難解、巴拿馬運河乾涸,美國貨櫃激增,供應鏈又斷,通膨惡夢又在蠢動?

2023年12月16日,英國國防部指出,「鑽石號驅逐艦」(hms Diamond)在紅海擊落了一架疑似針對商船的無人機。(AP)

一篇看懂紅海危機》牽動全球供應鏈與中東和平,美國如何遏止葉門叛軍?

當糧食供應也武器化時,不難想像此完美風暴將重擊全球人類生存之安危。(示意圖,美聯社)

銀行家觀點》糧食武器化下的完美風暴,強化綠色金融的戰略思維

台灣對東南亞投資超越中國(圖/取自Pixabay)

全球供應鏈大洗牌!台灣對東南亞投資超越中國,新加坡成資金新南向焦點

半導體晶片。(美聯社)

凱達格蘭論壇》矽島崛起與經濟韌性:台灣為何是全球供應鏈洗牌的關鍵力量?

美光科技記憶體晶片業務的兩個最大競爭對手三星電子和海力士半導體。(資料照:AP)

晶片大戰:中國「以牙還牙」限制材料出口,會不會撼動全球供應鏈?

林敏聰提醒,台灣的經濟發展長期仰賴在全球供應鏈當中的優勢,現在得串連共同的核心價值,改變科技產業型態。(資料照,柯承惠攝)

科學園區有問題》專訪國科會副主委林敏聰:40年來忽略社會需求、科學園區該轉彎了

台灣經濟研究院董事長吳中書指出,「企業要打國際盃,必須全球布局,赴海外投資很正常。若撇開地緣政治,台灣有地震、風災,台積電若把所有工廠集中在台灣,風險也很高。」(柯承惠攝)

名人真心話2》從全球供應鏈談企業布局 吳中書:台積電怎可能鎖在台灣?

2022年7月27日,聯準會主席鮑威爾宣布升息3碼。(資料照,美聯社)

十大短缺如何影響你我未來:《大威脅》選摘(1)

2022年聯準會先後多次升息、合計幅度達到17碼,是幾十年來僅見的強烈手段。(美聯社)

2023利率即將觸頂?解析明年通膨趨勢 想抄底股市的投資人看仔細

工總理事長苗豐強。(資料照,蔡親傑攝)

全球供應鏈回不去 專家:台商恐從「左右逢源」變「左右為難」

2022年7月27日,聯準會主席鮑威爾宣布升息3碼。(美聯社)

通膨降溫需要時間 美國聯準會官員:繼續緊縮貨幣、緩和需求

2022年8月20日,乾涸的嘉陵江河床與遠眺市景的兩名保安。(美聯社)

中國缺水危機,恐引發世界級災難:當長江水位降到157年來的最低點,糧食市場與全球供應鏈再度蒙上陰影

供應鏈壓力驟降。(AP)

全球供應鏈壓力降至去年初最低,WTI原油跌破90美元

Oscar de la Renta的香水瓶在新澤西州組裝。對於其他利潤率較低的行業來說,押注中國之外有風險。(圖片來源:WSJ)

商業熱議》受夠了中國!一位紐約香水商出走中國、轉進歐洲,利潤反上升了26%,到底怎麼做到的?

Inter Parfums在紐澤西的一個代工廠裡的瓶子。供應鏈的困境導致企業重新思考對中國的依賴。 圖片來源:GABBY JONES FOR THE WALL STREET JOURNAL

華爾街日報》全球供應鏈崩潰,衝擊「低成本進口」模式:當一位企業家決定「與中國分手」

尹錫悅政府全面倒向美國?全球供應鏈重組,南韓企業加速「棄中投美」

華爾街的交易員正在盯盤。(美聯社)

解析》聯準會升息3碼向高通膨宣戰!《華郵》:標誌艱困新經濟環境的開始

國際情勢瞬息萬變,面對國際供應鏈的斷裂及區域化生產的趨勢,台灣勢必要提前做好準備。(資料照,陳明仁攝)

觀點投書:疫情之下,面對全球供應鏈轉型台灣應如何自處?

財信傳媒董事長謝金河今(12)日於臉書表示,中國清零封城效應比俄烏戰爭更可怕。(資料照,顏麟宇攝)

「上海、崑山封城比俄烏戰爭更可怕」 謝金河:全球供應鏈大病一場

RE100一開始是由Apple觸發漣漪的小石頭,如今已漸漸對供應鏈產生滾雪球效應。(圖/綠學院提供)

Apple承諾使用100%再生能源!專家分析RE100對全球供應鏈的「滾雪球效應」

全球經濟中支撐高效物流的複雜系統,比想像的要脆弱。圖片來源:pixabay

商業熱議》54分長片、3千公里跨國採訪!《華爾街日報》:為何全球供應鏈,也許再也回不到過去?

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圖片來源:BBC中文網

經濟熱議》中國真的有問題!承受三大逆風重壓,李克強:GDP今年只能成長5.5%;重摔2.6個百分點!

供給短缺和物流瓶頸,已在全球供應鏈留下持久性的改變,因此筆者認為,即使疫情過後,世界經濟也不會完全回復舊時樣貌,反而將建立起新的秩序。(資料照,顏麟宇攝)

梁國源觀點:全球供應鏈瓶頸對產出與通膨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