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教育》我們有條件、有必要成為雙語國家嗎?

2020-07-20 05:50

? 人氣

雙語國家或許是個理想,但我們真的需要嗎?(示意圖/CollegeDegrees360@flickr)

雙語國家或許是個理想,但我們真的需要嗎?(示意圖/CollegeDegrees360@flickr)

行政院2017年12月6日院會通過「2030臺灣雙語國家發展藍圖」。當時的院長賴清德在全球化及國際化浪潮之下,為提升國民英語能力以增加國際競爭力,想將臺灣在2030年打造成為雙語社會。在這藍圖中,國民教育中的英語教育是重中之重。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20200215-前行政院長賴清德15日出席「採訪者之眼」新書發表會。(顏麟宇攝)
前行政院長賴清德(右)。(資料照,顏麟宇攝)

我們有足夠的理由、有足夠的條件、有迫切的需要成為雙語國家嗎?政府與民間有足夠強的意志來達成這目標?這都是需要確認的問題。但如果這是臺灣必走的路,而且多數人也都認知「英語的學習很重要」,那麼讓我們檢視公立小學的英語教學是否足夠落實?是否堪為未來的雙語國家扎下良好的基礎?

根據與幾所公立小學的校長與英語教師晤談的結果,我們對公立小學當中的英語教學的概況得到如下的印象:

一、校長對於英語教學的重視程度影響學校英語教學效能。以某縣某鎮的小學為例,儘管校長本身英語能力不佳,但校長重視英語教學,能激勵老師形塑英語環境,認真教學,小朋友的英語能力相對的進步快速。反觀同縣另一小型學校(6班學校,學生數不到五十人),各項學習條件均不如鎮上學校,加上家長配合有限,學生的英語學習因此僅止於課本、教材等識字的基本學習。

二、學生個別差異大,卻無法實施分級教學,是公立學校英語教學中的困境。英語教學中的能力分班教學原是常例,但在公立學校中要實施分級教學卻有困難。家長的意見是最大的阻力。有位校長表示,家長對學校所做的分級總有幾分的不信任感,但面對校外美語補習班的分級卻又欣然接受,令人不解。其次,能力分班的教學讓課務安排變得複雜,學生必須依能力分級跑班,課務上也要安排同一時間都上英語課,形成排課上的困難。此外,學校學生人數少到不足以實施分級教學,如六班的學校。

學校示意圖(Tony Cassidy@flickr)
學生個別差異大,卻無法實施分級教學,是公立學校英語教學中的困境。圖為示意圖非當事人。(Tony Cassidy@flickr)

三、城鄉社經水準不同、資源分配不均,形成小學生在英語學習上的不公平。都會區學校因交通便利,文化刺激多元,具有較多有利於學習的環境,而偏鄉學校則因學校規模、師資、教學設備等因素,造成學習機會不均等的現象。政府雖努力改善此一困境,但成效有限。鄉下基層教師更反映,英語教學所需的教學媒體和網路教學平臺都不充分。

四、家長文化資本的不同會造成學生英語程度雙峰的現象,較有財力的家長紛紛將其子女送到私立學校就是一例。一般公立學校的家長普遍認知英語很重要,因此會認同雙語學校的設置,但囿於家長本身的語文能力無法多作配合,充其量也只能將孩子送安親班、補習班加強或補強。即使如此,家長所能提供資源的不同,會促使學生英語程度呈現雙峰的現象,因此也加重教學上的困難。

喜歡這篇文章嗎?

諄筆群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