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教育》大陸交換生的一席話

2020-06-22 05:50

? 人氣

大陸交換生道出兩岸大學制度上的差異,作者也就此對台灣大學制度提出省思。(示意圖,郭晉瑋攝)

大陸交換生道出兩岸大學制度上的差異,作者也就此對台灣大學制度提出省思。(示意圖,郭晉瑋攝)

上學期期末,一位來自武漢華中師範大學的大學生,在離臺前向教授辭行,並分享她來臺交換的心得與建議。從以下的談話,可看到兩岸高等教育發展上極大的差異,尤其在大學生學習動力上的問題。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這位學生在多次肯定來臺灣交換後的成長時,十分羨慕臺灣的大學上課非常自由,教師授課方式靈活,課堂中師生互動良好,課業負擔不像大陸般沉重。因為是來交換,這位同學一學期只選四門課,覺得上課要求不多,有的課程甚至只要期末錄製五分鐘的視頻影片,再進行個人反饋與分享即可。於是她利用空閒到臺灣各地旅遊參訪,校外的收穫更加豐碩。

談話最後,她對於臺灣的大學課程有若干建議。例如有一門看似比較重的課程,上課期間必須閱讀中、英文期刊論文,並且學習如何寫評論報告等。過程中還必須來回由教授批改兩、三次,修改之後才能完成繳交。相較下這是上課要求較多的一門。但她卻認為一定要再增加作業份量,也要有期中與期末考試,這樣才能提升學生的讀書動機。她提到,在大陸的大學每學期通常有二、三十個學分,不但全體住校,上課是從早到晚非常之忙碌,而且每門課至少都要寫五到八千字的書面報告,加上許多考試與大學生畢業論文。來到臺灣交換,反而覺得上課輕鬆,作業要求太少,同學的學習鬥志似乎不太高。

從這位交換生的對話中,看到這些年來臺灣的大學生權利意識漸長,不少人上課會跟老師討價還價,希望減少作業份量與考試規定,幾乎沒見過有學生反其道而行,要求增加上課份量與考試!

相較於二,三十年前的學生,多數大學教師在授課時比較能夠嚴格把關。隨著臺灣各大學民主化歷程與廣設大學的結果,大學課程學分與必修課不斷降低,同時增加選修課程,每門課有選修人數的最低規定,人數不足即無法開課。後來又引進注重學生評分的教學意見調查,以及強調教師發表期刊論文等研究導向的升等辦法,大學教學逐漸淪為第二順位。另外為了保護學生權益,讓學生對上課或學期成績不滿時,可以對老師提起申訴,造成教師間的寒蟬效應。這些因素都影響大學教師逐漸放寬教學的把關要求,一方面擔心太嚴格會影響選課人數,導致無法順利開課;另一方面如果教學份量過重,也會影響學生的教學評量成績。因此,許多教師只好逐漸放鬆授課標準,甚至有些人祭出高分等誘因,讓學生輕鬆過關,以此來吸引學生選課。

隨著網路盛行,大學生的閱讀習慣與學習風格已經與過去迥異,因而類似大學翻轉課堂等革新,不斷推陳出新。不管教學形式如何改變,教育的本質仍然必須維持:在因材施教之外,還須顧及大學必須為國家培育具備國際競爭力的人才,透過良好的教學品質,培養終身學習態度,與人合作及自我突破與負責的勇氣。

從這位大陸交換生的一席談話中,讓人不禁重新省思臺灣目前的大學教育,是否還能因應與世界及海峽兩岸人才競爭的挑戰?臺灣的大學該如何突破「嚴進寬出」,甚至「寬進寬出」的侷限?應是接下來不可迴避的問題。

*作者為通識再現主筆群

喜歡這篇文章嗎?

諄筆群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