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課綱刪除「白色恐怖」 教部:提高層次

2014-02-10 22:43

? 人氣

教育部公民課綱刪除了白色恐怖等字眼。(吳逸驊攝)

教育部公民課綱刪除了白色恐怖等字眼。(吳逸驊攝)

教育部微調完成104年度高中公民科課綱!針對原來「白色恐怖」的文字確定刪除,改為「政府濫用權力對人民的迫害」一事,教育部主秘王作臺10日晚間指出,這樣的廣義定義是符合社會變遷、隨著時代作調整,讓編寫者有更多發揮空間,可舉監聽、個資等案例,外界不用拘泥於哪些字句不見的問題。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教育部新版高中公民課綱10晚間官網公布。文字修正層面,教育部基於「符合憲法及《兩岸人民關係條例》用語」的理由,將「中國」正名為「大陸」。而「人與人權」主題中,教育部則確定在「人權為何應該受到保障」一節中,刪掉原來「白色恐怖、良心犯、德國納粹等個案」的文字,改為「政府濫用權力對人民的迫害」以及「殖民政府對殖民地人民的歧視」。教育部指出,這樣的文字修改是「提高層次、一般化」,且白色恐怖的個案在歷史課本中已有詳細描述。

在「公共利益」主題中,提及國家機關行使公權力時,則刪除「多數暴政」等專有名詞介紹,增列「不得侵犯少數者的基本人權」。

教育部也在「人己關係與分際」主題中,加入「家族的意義及其現代發展」的次內容,增列傳統的家族觀念及其在現代社會中的功能,「介紹家族的形成及其在傳統文化中的重要性,並說明隨著都市及工商業的發展,傳統家族雖逐漸式微,但對祖先的崇敬、對父母親長的孝順與親族的凝聚,仍是現代社會中的重要價值與力量。

而「多元文化社會與全球化」主題中,教育部於課綱中增列說明,表示「台灣社會擁有深厚的中華文化傳統,但亦融入多元文化的特色」,但修改理由與日前流出的版本有所異動,從「多元文化不代表沒有主體文化,但是應該對於其他文化保持尊重包容的態度」變為「言明文化傳統的源流及多元文化的意涵」。

「國家的形成與目的」主題的「國家認同」一節中,除說明國家認同概念的含意外,教育部也強調應「陳述我國憲法的立國精神與宗旨」。有關認同問題,在「台海兩岸關係的演變」主題也著墨更多,教育部基於「影響兩岸的不僅只有國際因素,內部因素有其重要性」,認為應說明台灣內部因素對兩岸關係的影響,如認同、經濟利益、選舉因素等。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