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給容積像印鈔票!都市成長恐失控

2017-05-16 08:30

? 人氣

台北市容積爆棚,居住環境相當擁擠。(風傳媒)

台北市容積爆棚,居住環境相當擁擠。(風傳媒)

隨著台北市政府將「容積獎勵」作為達成都更、改建的手段,又作為「補償」公保地與河川區私地主的方式,首都城市中的容積在可預見的未來將「爆棚式」增加,疊加在你我周邊一個又一個建案上,監察院曾就「容積失控」提出糾正,但「容積總量控管」的修正法案又持續卡關議會,都市中早已定型的交通與防災規劃,恐無法因應未來爆量容積帶來的城市問題,水泥叢林的隱憂恐會持續惡化。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鼓勵海砂屋、老屋重建,政府以容積為獎勵

「容積獎勵」的立意初衷,本是為了「鼓勵」相關人等為了都市總體思考,加快動作達成目標,如此,便可獲得「額外」的容積作為回饋。如,都更案中,凡居民整合完畢走向都更,改建後依法最高可獲原基地1.3倍的容積,居民可取得容積拓展生活空間,或脫手獲利;而為鼓勵海砂屋重建,基地可獲30%的增額容積;老屋重建,北市也將修法,未來會有最高20%的容獎;就連古蹟容移,也能1坪換1.5坪;大稻埕區容移,1坪換1.3坪。

此外,根據《都市更新建築容積獎勵辦法》,建商凡增加綠地、圖書館、停車場、蓋綠建築等,也都可以獲得增額容積。若能同時符合多個容獎要件,則容積可往上疊加,例如,位在中正區的新隆國宅,就因同時符合海砂屋與都更等容獎條件,疊加後已超過原基地的2倍容積,若放大視距,以台北市現正大規模推動全市佔47%的30年以上老房子都更,及75件海砂屋重建,每一案都將獲容獎,則未來幾年內,可以想像都市容積爆增的幅度,相當驚人。

北市信義、大安、中山、松山4區,容積高於法定比率

可以說,基於建商對城市的正面貢獻,政府給予容積作為「獎酬」;然而,另一方面,都市的增額容積,卻也出現遭濫用的解讀。近期由北市府主辦的「居住正義」論壇上,就有專家學者針對「公共設施保留地」及「河川區」的捐地換容積制度,提出建言,認為換給這些私地主的容積,形同政府「印鈔票」,憑空生出容積給私人,此番台灣「獨步全球」的作法,卻有容積濫發的隱憂。

20170313-台北市政府居住正義論壇。(盧逸峰攝)
台北市政府居住正義論壇,也提到容積率濫用問題。(資料照片,盧逸峰攝)

此外,經查都發局最新統計,市中心區,包括信義、大安、中山、松山4區,「現況容積」高於法定「基準容積」比率,平均達50.77%,以信義區的62.31%及松山區的61.87%最高,換言之,北市建物取得使照的實際容積量,有半數是高於都市計畫核定「應存在」的容積,若以此數據檢視,北市的容積爆棚現象,確實存在。

林欽榮:台北老屋多有如「富裕的貧窮」,才需以容積鼓勵

對此,主責北市都市發展藍圖的副市長林欽榮受訪表示,營建署所宣布的人均居住樓地板面積,全國比較健康的平均值是50-55平方米,但坐擁在台北市老舊社區的房子,有60%沒有改建,包括中心區的中山、信義、松山、大安區人均居住面積卻不到20-25平方米,因老舊房子沒有諸如電梯等公共設施,形成另一股「富裕的貧窮」,因此,他認為,透過都更獎勵給予多一點的容積,可作為補強都市中的公設用,而公設照顧到的,不僅僅是住在該棟的人,還有下一個世代人所需的日照、托老、托幼等。

喜歡這篇文章嗎?

王彥喬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