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火的試煉與重生 ─《開創新能源時代:台灣太陽能教父左元淮的傳奇人生》選摘(3)

2017-05-16 05:30

? 人氣

太陽能被忽視多年後,終於備受肯定,元淮當然寬慰,他卻也隱隱擔憂會產生所謂的「檳榔樹現象」。圖為太陽能光電屋頂。(資料照,楊伯祿攝)

太陽能被忽視多年後,終於備受肯定,元淮當然寬慰,他卻也隱隱擔憂會產生所謂的「檳榔樹現象」。圖為太陽能光電屋頂。(資料照,楊伯祿攝)

以往不被重視的茂迪是高科技奇葩,獨自撐起台灣太陽能產業的半邊天,握有台灣絕大多數的訂單,成為多年來唯一的市場龍頭。元淮證明了太陽能產業高獲利的可能性,可是這樣的情景在許多新興公司殺入戰局後,有了改變。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元淮創立公司時,一切都是他和團隊親自設計,組成生產線,絞盡腦汁地試產,最後才能量產,可是如今太陽能電池的生產已經標準化、普及化,投入三至四億台幣的資金,便可以購買完整的統包(turnkey)生產線,立即開工生產太陽能電池。台灣的太陽能市場頓時之間由門可羅雀轉為萬人空巷的盛況,許多新公司竄起,姑且不論這些新公司是否具有跟茂迪一樣堅強的實力,買家依舊排排站,生產多少便能賣出多少,上市、上櫃後,股價無不一飛衝天。這段期間,台灣太陽能產業五○○%至六○○%的平均投資報酬率,創造出許多太陽能新富股民。

太陽能被忽視多年後,終於備受肯定,元淮當然寬慰,他卻也隱隱擔憂會產生所謂的「檳榔樹現象」。這個現象指的是,當第一位檳榔農夫順利賺大錢之後,大批跟進者想要依樣畫葫蘆地分一杯羹,因而稀釋整體獲利的空間,甚至破壞市場的供需平衡。

最早殺入太陽能市場的同業,是在士林電機鎩羽而歸之後,同樣獲得工研院支持的益通公司。成立於二○○一年的益通成功達到了一六%轉換效率,儘管二○○五年其生產規模遠小於茂迪,不過一樣享受著股價飆漲突破百元大關的成績。如英文名言所說:「When it rains, it pours.」(不鳴則已,一鳴驚人)新進公司一間接著一間入場,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由台積電退休資深副總於二○○五年獨立創辦的新日光。多年後成為市場龍頭公司的新日光,上市後股價勢如破竹地漲破每股百元關卡。

但此時的益通、新日光還是和昱晶、旺能等其他新星公司一樣,不論在技術、營收或產能上,皆無法和茂迪相提並論。但在這一刻,這些似乎都不重要。雖然太陽能發電價格依然高於傳統能源一○○%以上,依賴政策性支持的太陽能市場,在德國推出再生能源優惠電價補助政策以及歐洲多國跟進之後,各地新進公司如雨後春筍般冒出,光是台灣便有五十家之多,但是並未因此而稀釋獲利空間。

十九個月的年終獎金

看到所熱愛的太陽能產業逐漸成氣候,元淮欣慰之餘,也時常提醒自己莫忘初衷,記得推廣再生能源的願景,以及對於公司全體員工的責任。在第一次資源那麼充足後,元淮終於可以答謝一同造就公司的團隊,在二○○三年及二○○四年頒發高額的年終獎金,於二○○五年更驚人地給出高達十九個月的年終獎金,一名受寵受驚的同仁甚至問:「這獎金確定是要發給公司所有員工的嗎?」元淮點點頭:「當然。」這位同仁還是不敢相信:「包含清潔工嗎?」元淮肯定地說:「當然,清潔工怎麼不是我們公司的一員呢? 獎勵包含所有的員工,清潔工當然不會例外!」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