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臺灣人看兩岸問題的「四大迷思」

2020-05-14 06:10

? 人氣

兩岸問題背後還有更深層的問題。(網路圖片)

兩岸問題背後還有更深層的問題。(網路圖片)

面對國際局勢的快速變化,毋庸置疑地影響到了美國、中國大陸、臺灣三邊關係的互動結構,這場持續的變局考驗著結構中三方的智慧,因為一方的任何行為都會連動影響到三方的互動關係。以臺灣自身來說,面對相對實力強大的美中兩方,每一次對外的行為都需要格外審慎,不論是與美關係還是兩岸關係,都要試圖在兩強夾擊之中獲得對臺灣來說最佳的利益。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在討論臺灣應該如何「出牌」以達成「最佳的利益」之前,還有一個決定性的條件需要滿足,那就是「台灣內部的團結」。但我們可以看到的是,現在臺灣內部氛圍特別「奇特」,似乎正在形成一種「另類的團結」。用簡單的概念來闡述,就是「在民主的道路上走向極端」,也許這樣的形容過於強烈,但若仔細審視近幾年台灣內部局勢的發展趨向,的確是有跡可循可尋且發人深省的。

溫暖、謙遜的臺灣人隨著局勢的變化,將在受打壓的悲憤與無奈轉向內部的情緒宣洩,從而相互指責、撻伐,幾十年來更順應著網路平台的發展,使得內部爭鬥甚囂塵上。在這個過程中,許多的臺灣人把很多還未清晰的事情漸漸視為了「理所當然」,也導致「刻板印象」和「網路話語權」的形成。筆者將運用所學結合長期觀察,針對部分的「刻板印象」進行「再審視」與簡單的邏輯推理,發現與整理一些有趣的跡象供讀者們往後進一步的討論。

中美貿易戰,美中貿易戰。中國2月6日宣布取消對750億美元的美國產品課徵關稅。(AP)
作者認為,以臺灣自身來說,面對相對實力強大的美中兩方,每一次對外的行為都需要格外審慎。圖為中美貿易戰示意圖。AP)

 

 

 

 

 

 

 

以下文章筆者分別從國際層面、兩岸層面、內部政黨層面分別挑選出四個一般臺灣人「長期存在的迷思」來進行簡單的論述。首先在第一個迷思的部分可以看到,現今大多數的臺灣人似乎忽略了國際社會的「現實層面」,都很一廂情願地認為國際社會一定會幫助臺灣,如同婦產科出身、辭去蔡英文總統競選辦公室發言人的林靜儀在德國之聲受訪中表示:「台灣不是單獨一個國家在面對中國」,從而在疫情中迴避原本堅持的「自救而救人」原則並天真地引領期盼「口罩外交」換取對於「台灣」的正式承認。接著,第二個迷思則是在兩岸,越來越多人不採用兩岸關係的「特殊性」來看待兩岸,錯誤解讀憲法內涵於,在實力不對等的情況下卻異常強調「國家主權」這種「國際關係」層面的概念來處理兩岸互動,如同蔡總統所說:「兩岸關係沒有什麼好壞的問題,只有國家利益的問題。」並高舉「民主、自由」名詞作為「體制優越性」的基礎,卻忽略了民主價值的真諦。再來,第三、四個迷思則是聚焦在內部的兩個政黨,逐漸成形的「刻板印象」就是認為兩個政黨的差異在於是否「真正愛台灣」的態度,但是倘若細細探討,卻又可以發現與一般認知完全相反的情況。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