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新聞》人情集散地「柑仔店」

2020-05-03 11:00

? 人氣

老雜貨店是聚落鄰里的日常,人來人往沉澱累積了跨世代的記憶。(新新聞資料照)

老雜貨店是聚落鄰里的日常,人來人往沉澱累積了跨世代的記憶。(新新聞資料照)

年長的店主人親身經歷台灣社會、政治、經濟的轉型過程,下一代接續的不只是偌大家業,也繼承了家族的記憶。他們說的不只是老雜貨店的身世,也留存了時代移轉的刻痕。

有人說,黑夜裡在陌生的城鎮迷路,當看到便利商店明亮的店招,徬徨驚恐的心便立刻有了安全感;都市人說,有了便利商店就不需要政府;對許多偏遠鄉鎮的人來說,去趟「柑仔店」,生活所需一應俱全,帝力於我何有哉。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台語的雜貨店為什麼稱為「柑仔店」?也許是不少人有過的疑問,林欣誼的《老雜時代》給了線索之一。書裡提到有一家雜貨店店名響亮到升格成地名。循線搜尋,這家雜貨店開在基隆河邊渡船頭,地名叫做「柑仔瀨」。

位居要津的柑仔瀨,曾經是台北往來宜蘭的貨運集散地,也是懷抱淘金夢者奔赴金瓜石、九份必經之地,人來人往相約「柑仔店」,雜貨舖名號「瑞芳」年深月久便成地名。但宜蘭利澤簡的利發商號老闆則給了另一個答案,與早期店家以竹片編織裝貨的圓筐有關。

此書介紹三十二間北至萬里、南到恆春的雜貨店,店老闆們活脫是活歷史。年長的店主人親身走過台灣社會的轉型過程,年輕店家接續偌大家業,同時繼承了家族的記憶,說的不只是老雜貨店的身世,也留存時代移轉的刻痕。

「苗栗還在燒煤球時,我們家裡就有瓦斯了。」苗栗公館出磺坑的美和商店主人說:「二氧化碳可做乾冰,台北歌廳興盛的時候,連帶苗栗的乾冰廠也很興旺。」城市跟鄉村的脈動未必只是雞犬相聞;位在連接桃園、新竹羅馬公路旁的榮興商店,因為閩、客、原住民共居,近百年前立號時非常和氣生財地取名「共興」,直到戰後國民政府來台,共字太敏感而更名。殿堂版的歷史太過厚重,這樣的故事輕巧地點出那時的風聲鶴唳。

探訪陌生鄉鎮的風土,雜貨店無疑是最快了解的窗。漁人要洗去沾在手上的魚蝦黏液,得用明礬粉,南方澳港邊雜貨舖就有得買;阿里山腳下梅山的雜貨店裡,一定擺著阿里山愛玉子。

武漢肺炎疫情嚴峻的此刻,閱讀《老雜時代》既是重溫人情味,也是預習,為自己描繪疫情過後的一趟主題之旅。

林欣誼帶著兩歲兒子上路採訪,沒想到孩子成為突破店老闆心防的「利器」,是《老雜時代》成書的功臣。(遠流出版社提供)
林欣誼帶著兩歲兒子上路採訪,沒想到孩子成為突破店老闆心防的「利器」,是《老雜時代》成書的功臣。(遠流出版社提供)

老雜時代
作者:林欣誼
出版:遠流,2017年7月老雜時代
作者:林欣誼
出版:遠流,2017年7月

喜歡這篇文章嗎?

新新聞陳淑貞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