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慶餘專欄:張顯耀是另一個「忘八蛋滾出去」

2014-09-01 05:22

? 人氣

前陸委會副主委張顯耀案被馬英九總統定位為「兩岸關係中的小波瀾」。(吳逸驊攝)

前陸委會副主委張顯耀案被馬英九總統定位為「兩岸關係中的小波瀾」。(吳逸驊攝)

張顯耀案越辦越令外界迷糊。不但共諜案在高檢辦不成,連洩密案也在「事證不明確」下被北檢無保請回,意思就是陸委會及調查局大張旗鼓指控的罪名,都無法入張於罪。同時無論共諜案或洩密案,被指控的另一方俱是中方國台辦官員,中間人則是台商,情節無比重大,結果不但馬英九隻字未提中方,並將此案定位為兩岸關係發展大勢中的「小波瀾」,連海基會董事長林中森隨後與中方海協會長陳德銘見面,也說兩人有共識,兩岸和平發展大局不受「枝微末節」(即張顯耀案)影響。看來,張顯耀案恐怕又要「雷聲大雨點小」,歩上王金平關說案後塵了!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共諜及洩密是何等大事,怎麼可能是「小波瀾」?美方中方都扯進來了,怎麼可能是「枝微末節」?會有如此發展,合理的解釋只有:如果不是美中雙方施壓,要馬政府「忍氣吞聲」;就是從頭到尾,共諜案及洩密案,包括扯入美中,都是「馬英九們」炮製出來的。而美中施壓不可能,因為真正共諜案不能靠「大事化小」解決,尤其是已被放大炒作的共諜案。唯一可能就是「馬英九們」炮製。既然是炮製,當然隨時可以「見好即收」或「見不好即收」,而且本來就是「小波瀾」,即茶壺裡的風暴了!

為了讓一個人下台,連共諜案(向中方洩密數十件也算共諜)招術都使出來,這其實不能形容為「白色恐怖」,因為白色恐怖在民主時代很難奏效,越是荒腔走板的政治風暴越可能只是茶壺裡的風暴。與其稱張顯耀案是白色恐怖,不如稱它是「幕僚政治走火入魔」,是幕僚之間爭風吃醋,領導力及調停力不足的主子偏袒某一方,又處理不善,演變成烏龍共諜案。張顯耀案的本質更像是另一個「忘八蛋滾出去」。

中國盛行幕僚政治,在原政府體制外另立一個私人班子,成為貴族、權臣甚至皇帝的助手或耳目。戰國時代四大公子(孟嘗君等)皆以「養士」聞名,士就是私人幕僚。秦漢的丞相至後世變為尚書、侍中、僕射等,也是把體制外幕僚變為體制內大臣。而地方文武大員因人手不足,秦漢開始也被允許自辟椽屬、令史,形成幕客、幕府。雍正皇帝說:「今之幕客,即古之參謀、記室。凡節度(使)、觀察(使),皆徵辟幕僚。」

幕僚之大者,如漢末軍閥劉備聘孔明為軍師,掌理一應大事,後來劉備稱帝,軍師即順理成章晉位承相;如荀彧在曹操幕中「左右王略,發言授策」,位置重要無比,其職稱卻只是承相參軍。而明清地方督撫,其大幕僚俗稱師爺,如李鴻章當過曾國藩師爺,左宗棠當過駱秉章師爺。左宗宲尤其氣焰囂張,仗着駱秉章寵愛,一個沒有官銜的師爺居然待人行事宛如督撫,而發生了「忘八蛋滾出去」事件。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