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大教授論文遭質疑 Nature來函要求調查

2014-08-31 07:00

? 人氣

交大教授黃國華(左起)與助理教授陳昱勳於2013年5月在國際期刊發表研發單分子基因體解碼技術,但美國學界質疑,其實驗的方法與數據都有問題,期刊要求交大進行調查。經1年調查,交大校方證實已於7月底將調查結果寄送給期刊,等待期刊對調查結果進行審議。(取自交大網站)

交大教授黃國華(左起)與助理教授陳昱勳於2013年5月在國際期刊發表研發單分子基因體解碼技術,但美國學界質疑,其實驗的方法與數據都有問題,期刊要求交大進行調查。經1年調查,交大校方證實已於7月底將調查結果寄送給期刊,等待期刊對調查結果進行審議。(取自交大網站)

國立交通大學2013年5月發表首創單分子基因解碼技術,1個病毒就可判讀基因排序,成本降1/10,時間從1天降為1小時,助疫苗研發跟上病毒變化速度,並將成果發表在國際期刊《自然奈米科技》(Nature Nanotechnology),引起學術界的震撼。但隨之而來的,是美國學界質疑,其實驗的方法與數據都有問題,期刊要求交大進行調查。經過1年的調查,交大校方證實已於7月底將調查結果寄送給期刊,等待期刊對調查結果進行審議。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據指出,交大非常重視Nature Nanotechnology來函要求調查,經過1年召開2次獨立委員會進行審查,並經過黃國華重新進行新技術的實驗,結論是一致,證明這項技術是沒有問題的,已將調查結果寄給Nature Nanotechnology,由該期刊對此調查的結果進行審議。

交通大學材料系教授黃國華和生物科技系助理教授陳昱勳於2013年5月發表研發單分子基因體解碼技術,可加速基因體定序,有助於疫苗和藥物研發。這項新技術就是結合蛋白質電晶體、生物科技以及奈米科技3個領域平台,研發出單分子基因體解碼技術,只要1小時就能完成基因定序,成本可降1/10,只要500美元(約新台幣1萬5000元),且不需添加螢光,判讀準確率也提升。

黃國華將成果發表在國際期刊《自然奈米科技》後,雖然引起學術界與各國大藥廠的震撼與重視,但隨之而來的是研究相同領域的美國學界提出質疑,認為結合蛋白質電晶體實驗的數據有問題,加上電子顯微鏡拍攝基因定序的照片也不尋常,而向Nature Nanotechnology提出質疑,因此該期刊在同年8月在黃國華發表論文電子檔的最後,特別註記了對於各界質疑實驗數據與方式有問題,已去函要求交通大學進行調查。

Nature Nanotechnology在2013年8月在黃國華發表論文網頁的最後,特別註記了對於各界質疑實驗數據效度問題,期刊在進行內部調查後,已去函要求交通大學進行調查。(翻攝自Nature Nanotechnology網站)

經一年重新實驗 教授:經得起考驗與驗證

黃國華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對於美國學界的質疑,甚至中國方面的攻擊,他雖然氣憤但不以為意,因為2種是完全不同的檢測方式,美國使用的舊式檢測方式較不敏感,常需取樣較多細胞,以人工方式將奈米洞放大,所以耗時成本也高,在用人工方式來突破,一直無法達成。

黃國華強調,他們實驗的方式是採用自然法則,是全新的突破性方法,簡單的說是把基因自然酵素放大,透過結合蛋白質電晶體以及半導體等頂尖技術,只要1個病毒細胞就可進行檢測,且取樣方便,不用擔心病毒不明顯、數量不夠或取不到病毒等狀況;而病毒變化快速,基因定序時間大幅縮短,可幫助疫苗研發跟上病毒變化速度。

黃國華表示,就因為該期刊向學校要求進行調查,因此研究團隊再花1年時間,就這項新技術重新進行實驗,因結果是一致,證明這是沒有問題。雖然他不知道學校調查的結果,但他非常有信心是這項新技術是經得起考驗與驗證。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