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中物語:一場海上搜救 考驗中國綜合國力

2014-03-14 17:31

? 人氣

馬航搜救行動中顯示,中國的遠域應變能力仍有所不足。(取自網路)

馬航搜救行動中顯示,中國的遠域應變能力仍有所不足。(取自網路)

馬航班機失聯從8日凌晨起至今6天多,有12國進行搜救,除了馬來西亞,中國的壓力最大,因為機上有153名中國乘客,人數最多,搜救任務責無旁貸,也正好考驗中國的綜合國力。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搜救行動首先要「看得到」失聯目標,這涉及一系列的偵察,從衛星到偵察機,從空中到水面,逐一展開,相互呼應。馬航班機3月8日凌晨失聯,根據馬方公布可能的失事地點,中國「高分1號」衛星9日中午傳回3處疑似漂浮物體的圖像,經判定與飛機殘骸無關,但就偵察速度而言,中國衛星的觀測能力相當及時,至少在同一時間,沒有任何國家的遙感衛星能提供類似的圖像。

按正常程序,衛星一旦看到目標,即便圖像清晰,仍需要偵察機臨空抵近做最後的現場確認,並傳回相關海象資料,供後續救援船隻參考才算有效的搜救行動。派船艦的速度太慢,到了事發海域,現場肯定與衛星圖像不同,故需偵察機快速反應。

美國沒有公布衛星觀測的情況,首先是派1架海軍P-3C偵察機從日本沖繩基地起飛,比在南沙某海域執行戰備巡邏任務的中國飛彈巡防艦「綿陽號」快了17個小時抵達失事海域,這還不算P-3C每小時可偵察1000至1500平方英里區域的能量。該機尾處裝有地磁異常探測器,可搜尋失聯飛機的金屬殘骸,該儀器主要用來探測他國潛艦。

問題是,搜救緊急,中國為何不派出偵察機?原因可能有多種。第一是中國沒有遠距偵察(或同類型)的P-3C飛機,即便有遠程警戒機,除了西沙永興島機場可作中繼,再往南即無任何可供降落與燃料補給之地;中國有空中加油機,但在南海陌生空域進行空中加油的難度大,也未曾進行相關演練,風險高,故未考慮。這說明中國遠程投射能力仍不能滿足遠域的應急需求。

美國P-3C的在空時間雖長,仍需要必備的後勤支援。起飛前,美國和馬來西亞政府談妥,P-3C可以降落馬國機場,進行燃料補給後展開搜救行動。除了空中,美國海軍還派出常駐新加坡的油船,為搜救的美國驅逐艦提供物資和燃料補給。這顯示美國在東南亞的外交實力,一旦有狀況,美國可運用友邦的基地作為其兵力投射的後勤支撐。

中國不具備這種外交條件,南海問題爭議,看不出有哪個國家願意為中國「借道」乃至提供後勤支持。搜救馬航班機是國際性行動,中國與馬來西亞和越南都表達相互協調,共同展開搜救,但目前來看是資訊交流大過實際行動;換了美國,估計一個應急的聯合搜救指揮中心早已成立,搜救範圍也做出區隔,不像現在各搞各的,亂成一團。從馬航搜救行動看,顯然中國的遠域應急能力仍有待提升。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