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克力很美妙,但種可可很苦:3個記者的瘋狂斜槓,如何改寫200萬非洲童工人生?

2019-12-19 12:01

? 人氣

一條條東尼的寂寞巧克力 (Tony

一條條東尼的寂寞巧克力 (Tony's Chocolonely)正在努力改變血汗產業。(陳暘攝)

你一定吃過巧克力,但你一定不知道,在非洲種可可豆的農人過得有多糟。其實,每一次的消費行為都像一次公民投票,花出去的錢,就代表我們支持何種廠商、何種主張,最終,我們的投票結果將形塑整個世界的公民社會樣貌,生態更將因此改變。昨(18)日,安侯建業(KPMG)教育基金會、家樂福及鄰鄉良食共同舉辦「不正常品牌大解密」論壇,邀請荷蘭知名社企「東尼寂寞巧克力」(Tony's Chocoloney,以下簡稱東尼巧克力)來台現身說法,分享他們如何用零剝削的巧克力,改變這個橫跨世界的血汗產業鏈。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奴隸不只是歷史 至今仍在非洲真實上演

非洲是全球最大的可可豆產地,其中在迦納和象牙海岸,就有250萬個農業家庭種植可可豆,合計占全球60%產量;然而因種植可可豆的收入十分微薄,當地約有210萬名兒童被迫在非法、惡劣的勞動條件下做著奴隸般的童工。讓人滿足微笑的巧克力,原來生產過程如此沉重。

荷蘭記者頓庫根(Teun van Keuken)發掘這條現代奴役產業鏈後,開始透過報導讓民眾了解、原來至今仍有「奴隸貿易」的問題,同時他更熱心與各大巧克力製造商接觸聯絡,但是換來的永遠是同一句有禮貌但冷漠的:「謝謝連絡,再見。」次數多了,他下定決心要用更實際的行動來解決問題。2005年,他和另外2名荷蘭電視記者創立了東尼巧克力。

東尼寂寞巧克力稅務部經理Ivan Van Kooten在論壇中引用沙特的名言:「一旦我們認知並意識到,就必須為自己的作為和不作為負責。(Once we know and are aware, we are responsible for our action and our inaction.)」

製造商應該對血汗勞工負責

記者「不務正業」辦巧克力工廠,用今天的流行語來說就是一次「瘋狂的斜槓」實驗,但「東尼寂寞巧克力」開張就是要來解決問題的,他們直接找上西非可可豆農民,洽談直接且長期的供貨合約,保證用更合理價格採購產地溯源的可可豆,原本輕易被跨國食品巨頭各個擊破的弱勢農民,在公司協助下有了談判能力。

頓庫根與合夥人的信念是,先培養有能力、意願永續經營可可種植的農人,讓環境永續,巧克力的產量和品質才會提高。他們選擇從整個產業鏈根本開始改變,並訂下短、中、長期三階段目標,永續對東尼巧克力來說不是高大上的口號,他們的起點一開始就在這裡。

創立初期,東尼巧克力的戰術是吸引最多市場注意力,他們喊出「百分百無奴隸巧克力」這個號召,並在商品設計上特別做出區隔:一般巧克力都是大小均等的長方形格紋,但東尼巧克力則採用不規則形狀、象徵著產業裡的不平等現實;左下角的巧克力塊更對應了迦納、象牙海岸等國的真實國界。充滿創意的設計細節巧思,既大膽挑戰消費者認知,更一筆勾勒出東尼巧克力社會企業的品牌形象,讓產品上市隨即造成旋風,被搶購一空。

喜歡這篇文章嗎?

陳暘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