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評:300萬人月薪不到3萬,低薪困境未脫

2019-12-02 07:19
全國仍有近300萬勞工月收入不到3萬元,台灣仍未脫離低薪困境。(資料照片,盧逸峰攝)
全國仍有近300萬勞工月收入不到3萬元,台灣仍未脫離低薪困境。(資料照片,盧逸峰攝)

行政院主計總處上周公布一份人力報告,可以看出其實台灣尚未脫離低薪困境,而且要打破低薪魔咒,單靠拉高基本工資是效果不彰,這點值得政府在政策上參考。

這份官方版的「108年人力運用調查報告」是在今年5月作的調查,調查結果中,一般人最注意到的數字,大概就是「平均月收入不到3萬元」的人數,今年全體受雇就業者中,月收入不到3萬元的人數為299.4萬人。與過去相較人數雖然有減少,但如果拿蔡政府時常拿來作為政績的「持續調高基本工資」、小英總統甚至說她「幫大家加薪」的高調相比,這個成績實在不佳,甚至可說影響甚微。

蔡政府是在2016年5月上台,當年8月調高基本工資、隔年元旦生效,之後的2017年、2018年也都調高基本工資,每年差不多調高幅度在5%上下(時薪調高幅度稍高),從原來的20008到現在的23100元,調高3092元,增加幅度是15.45%。

不過,這個作法對拉高整體薪資的幫助未必非常大,同樣以月收入不到3萬元的人數看,2016年5月的調查是327萬人,2017年為305萬人、2018年301萬人、2019年299萬人,減少的人數是8.5%;值得注意的是,這3年同樣基本工資漲5%左右,只有第1年脫離「月收入低於3萬元」的人數有22萬人較有感,近2年則從減少4萬人降到減2萬人,效果越來越不明顯,

這算不算是一種政策的「邊際效益遞減」呢?

更有意思的是,如果拿更長的時間來看,同樣看4年,從2013年到2016年,月收入不滿3萬元的人數,從357萬人降低到327萬人,減少幅度8.4%。而這段時間基本工資由2013年4月的19047元調高到20008元,調幅只有5%,遠遠低於近3年的15.45%,但對減少月入不到3萬元人數的幫助,幾乎是完全一樣。

如果看另外一個薪資數據─實質經常性薪資,這是一般「實質薪資倒退N年」時看的數字,去年平均每人每月實質經常性薪資38235元,比2016年的37334元小增2.4%,但還是低於2001年的38398元,那句「薪資倒退18年」的話還是適用。

因此,雖然蔡政府連續3年把基本工資拉高了15%,但對打破低薪困境的幫助顯然甚微。甚至拉長時間回頭看過去30年的數據,反而發現薪資持續成長的年代,是基本工資調幅小、甚至停滯的時代,反而是拚命拉基本貿的時候,薪資是呈停滯狀態。

因此,蔡政府要實現在就職演說時承諾的打破低薪資困境,該作的不是調高基本工資,而是增加投資,投資增加會帶動人力需求,勞動市場緊俏,新增投資的企業就要用較高的薪資吸引人,即使未增加投資的企業,也要以更好的待遇留才。

這是一種自然的薪資上漲,與靠政府調高基本工資的「政治(人為)上漲」不同,後者其實只對基本工資邊緣的勞工有利,對原本薪資高於基本工資的勞工幫助不大,甚至對邊際勞工所言,有從領低薪掉到失業的風險,這也是學者多主張緩步調高之故。韓國一次就調高16%基本工資造成的失業增加,就是一個負面案例。

除了薪資高低問題外,這份報告還有一個值得重視之處:非典型雇傭的增加。所謂「非典型雇傭」是指包括部分時間、臨時性或人力派遣的工作,今年的調查是有81.9萬 人,年增5千人或0.67%,占全體就業人數7.13%;雖然增加但與上年相較仍屬持平。

務實的看,雖然「非典型雇傭」仍是增加,但增加幅度能控制在不到一個百分點,是值得肯定與慶幸,因為各國的「非典型雇傭」幾乎都是一路上揚,原因很簡單,企業永遠在cost down,雖然每家企業都會把「員工、人才是公司最大的資產」這句話掛在嘴巴,實際上則是儘量降低正職員工人數,因為正職員工不僅成本高,解雇也較難,因此派遣、約聘雇比例一直上升。

如果連大家印象中的「全球幸福企業」谷歌,都被報導說派遣與約聘員工已超過正職員工─根據公司內部文件,今年 3 月,Google 在全球聘請了約 12.1 萬名派遣和約聘員工,正職員工只有10.2 萬人,其它企業大概就更不必說了。而根據美國人力業者的說法,多數科技公司的臨時工比例都在40%~50%。對勞工所言,不論派遣或約聘雇,其福利、待遇、更重要的是保障,當然不如正職員工。 (相關報導: 一台手術入帳上千萬…在日本當兼差醫生真的這麼好賺嗎?真人版「派遣女醫」揭業界秘辛 更多文章

雖然對部份勞工與企業而言,「非典型雇傭」有其需求存在,但整體而言,仍應避免增加過多;至於月收入不到3萬元人數仍近300百萬人,未來幾年是否能「有感」減少,就看這波蔡政府宣傳的「投資大爆發」是真是假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請作者喝杯咖啡支持他

請他喝杯咖啡
更多文章
示威浪潮席捲拉丁美洲,唯獨他的支持度高居6成! 領四成薪、賣掉總統專機 墨西哥左派民粹健將歐布拉多爾擄獲庶民心的秘密
你投資的真的是未來嗎?看不見歐美國家「車尾燈」 台灣ESG永續投資概念嚴重落後
高報酬的年代結束了!未來10年投資環境詭譎多變,「你的退休金有著落嗎?」
當氣候變遷成顯學…吃素肉抗暖化 基金公司搶進人造肉大廠
台灣AED密度全球前段班,為何使用率卻這麼低?專家分析:想增加心臟驟停存活率要這樣做
何志勇觀點:看破政客負面競選的伎倆
孫慶餘專欄:是王立強詐騙還是中共騙人?
張讚國觀點:沉默不是金,何來螺旋?
魏國彥觀點:韓國瑜打入迷魂陣,王立強威震景福門
多維觀點》中共眼中的台獨,與你想的不一樣
江才健觀點:科學與百年巨變─走出「五四餘緒」此其時
觀點投書:凡留債撒幣的必歡呼收割
觀點投書:新北耶誕城為何成為台灣最成功的城市行銷?
點教育》大學多元入學方案歷經滄桑,見證「教改」的荒唐
觀點投書:政府施政績效要說清楚不能誤導民眾
觀點投書:移民權利理應歸還公民個人,政府壟斷導致災難
觀點投書:中華民國政戰的東進戰略
監禁他的不是罪行,而是卑微的出身與經濟能力:《懲罰的三大思辨》選摘(4)
回防高雄喊「這次讓高雄出1個總統」 韓國瑜籲支持者不要相信民調
UBA》丁冠皓壓哨爆扣找回企圖心 健行得分破百收6連勝
2020大選確定由蔡韓宋3組人馬角逐!9日辦理號次抽籤
樂壇震悼》卡拉揚嫡傳弟子、四度訪台風靡樂迷,指揮大師楊頌斯與世長辭
桃園造勢細數育兒、社宅、客家政績 蔡英文:國會過半,建設不打折扣
綠營操盤手稱「第一次碰到」對手選戰打成這樣 孫大千發文6個「第一次碰到」回敬
棒球》穀保不敵平鎮拿亞軍 教頭周宗志:給選手警惕
中美貿易戰》第一階段協議談判卡關?《環球時報》:中國堅持納入美國撤回關稅
羽球》王子維印度羽賽橫掃對手 喜獲本季首冠
2019最強檔電音趴 百大DJ冠亞軍12月中強勢來台
UBA》關達祐飆致勝三分逆轉台藝大 國體進攻當機仍讓教頭無奈
比較像在清庫存:為什麼今年黑色星期五買氣冷?不只是因為台灣人習慣用電商!
香港831大示威》外傳6人遭警方打死 獨立媒體調查這些人都還活著
中國經濟成長的14倍!南美小國蓋亞那靠石油發大財 2020年經濟成長預測飆升86%
上午口誤糗喊「下架吳思瑤」 賴清德下午即自罰3遍「堅定支持吳思瑤」
共諜王立強投誠澳洲 專家:可能掀起中國官員叛逃潮
網球》明德快樂盃黃楚茵單打奪冠、雙打亞軍 明年力拚帕運資格
入冬首波冷氣團今晚報到!明日起北部下探13度
聯合國人權專員投書籲獨立調查香港警方 中國駐UN代表團大罵:干涉內政、煽動暴力
桌球》林昀儒扳倒里約奧運金牌得主馬龍 奪世界盃銅牌寫隊史最佳
棒球》賴延峰7局壓制穀保 平鎮奪黑豹旗第4冠
砂石風波》關鍵人物無視通緝令趴趴走 苗栗檢警今北上逮捕歸案 
韓國瑜出招籲「挺蔡」 蔡英文喊話韓粉「挺韓不必躲躲藏藏」
「知道我的名字」 美國史丹福大學性侵受害者出書 校園放置摘錄句子小匾額
9年前在這從「學者變成接地氣的人」 蔡英文重返新北宣布居住正義5政策
高球》理光盃女子高球賽 盧曉晴並列15封關
掛布條控蘇治芬「鴨霸民主」,遭警關切 民眾怒批:以司法恐嚇人民的言論自由
「蔡英文家人最禁不起檢驗!」質疑黃國昌為何只針對韓國瑜 毛嘉慶下戰帖邀辯論
72歲抱病為蔡英文站台 蘇貞昌:我不甘願見到國民黨又紅又統的名單
梵蒂岡贈耶誕禮物》1400年前耶穌馬槽古文物 教宗下令「部分」歸還伯利恆
韓國瑜造勢場合少不了他!「椅子精算師」爆:韓粉警告不准亂估人數
足球》梅西與美國女足拉皮諾 被看好抱走金球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