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C特稿:當毛澤東死訊傳到台灣時

2016-09-10 14:30

? 人氣

毛澤東在許多人心中有著崇高的地位。(BBC中文網)

毛澤東在許多人心中有著崇高的地位。(BBC中文網)

四十年前,兩岸還在對喊「解放」和「反攻」的年代,台灣前一年才「痛失領袖」蔣介石,這時傳來了毛澤東逝世的消息。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1976年的9月9日,在台灣一切作息正常,人民也剛剛從蔣介石去世的「噩耗」中恢復過來,副總統嚴家淦接任總統、蔣經國擔任行政院長、好似一切正平穩過渡。

但是從後來的文獻記錄還有在場者的回憶,那一天整個政府繃緊了神經,因為中國的軍隊似乎有「不正常」的調動。

歡欣鼓舞

當時台灣方面懷疑是北京是「有大事」發生,一直到新華社公布毛澤東去世的消息,對台灣當局而言,是相當「振奮」的。

但是對常年以在毛澤東的名字裡面加個「匪」字的台灣國民黨政府而言,其實是又造成了另外一種困擾。

這是因為蔣介石政府向來把毛澤東形容是「魔頭」、「民族罪人」,而且是只要「王師奮起」,中國人民就會「揭竿起義」、推翻「毛匪政權」。

但是實際上,從中國傳出的照片和電影片,卻是大批的民眾也是「痛哭失聲」地哀悼毛澤東的去世,景象就和前一年蔣介石去世的時候差不多。

幾經思考,最後報章、電視、電台先是簡短地報導「毛匪暴斃」,選擇的影片、相片也是盡量不以人民反映為主題。

在媒體報導的翌日,台灣的街頭有人放鞭炮、有人貼標語、掛出青天白日滿地紅的國旗等不同的方式表示慶祝。

而媒體的評論在當時戒嚴的氛圍下,自然是把毛澤東痛批一番,指責毛澤東與蘇聯聯手「竊據國土」、發動文革「破壞中華固有文化」。

四人幫

從當時的當局會議記錄上看來,似乎當局對如何釋出有關毛澤東去世的消息有相當的顧慮。

國民黨當局當時認為即便是所謂的「嚴加批判」,也擔心會所謂的「夜長夢多」,怕長時間的批評或者報導,會產生對國民黨政府不利的副作用。

例如,如果國民黨當時所稱的「匪幫」真的那麼不得民心,台灣人民會不會質疑為何「國府播遷來台」當時已經30年,怎麼還沒有「反攻必勝、復國必成」?

出於種種的考慮,毛澤東的死訊,也就逐漸地淡了下來,尤其是不久之後發生了江青、張春橋、王洪文、姚文元被捕的「四人幫下台」事件。

國民黨政府的政治宣傳部門也就「順理成章」地將重點轉移到四人幫「倒行逆施」的問題上。

只不過,那一陣子對已經受到嚴格管制的外國報章雜誌更加抓緊審查,例如美國的《時代周刊》、《新聞周刊》就是管制重點。

新聞審查

當年在台灣訂閱或者購買這些進口外文刊物是有一定身份限制的,只有外國人和學術機關才能「合法地」購買。

而訂戶和購買者也發現,以往大約比實際出版日期晚3到4天(因為從美國空運進口加上審查),不過在那段時間卻晚了大約一個禮拜的時間。

雜誌到手之後,目錄中有關中國的標題被大黑筆劃上一條線掩蓋,有關中國報導的那幾頁則是被撕掉,不過當時台灣與美國還有邦交,所以有大使館屬下的美國新聞處,在那裡可以看到「完整版本」。

時光飛逝,40年的時間過去,到台灣的蔣介石,遺體被放在桃園的慈湖暫厝,等著有一天「反攻大陸」,「移靈」安葬,毛澤東的遺體則是在他去世後趕工興建的毛澤東紀念堂中的水晶棺內供人「瞻仰遺容」。

毛蔣之間的爭天下、國民黨和共產黨從對抗到現在的「握手言和」、「九二共識」,但是如今兩岸之間的詭譎變化與毛蔣在世的時候似乎也沒有太大的差別,也還是有不少人還是把兩人形容是「偉人」。

本文原刊《BBC中文網》,原標題〈特稿:那年當毛澤東死訊傳到台灣的時候〉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