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型保單有多貴?就像所得稅率45%!保單虧損怎辦?急救三原則在這!

2019-08-20 16:22

? 人氣

類全委保單看似保險商品,但其實本質更接近投資的商品,仍直接承受市場波動的風險。(攝影者.高國展)

類全委保單看似保險商品,但其實本質更接近投資的商品,仍直接承受市場波動的風險。(攝影者.高國展)

保險不保險

在台灣的保險市場,三不五時就會出現一些「明星級」商品,也就是「吸金保單」的出現,這通常會搞得保戶不知所措。就以2002年在外商保險公司引進的投資型保單來說,竟然有許多保戶不知道它是一種結合「保障」和「投資」的保險商品,就在金融海嘯時期,讓不少保戶才認知到:「原來我買的保險跟我想的是不一樣。」至於哪裡不一樣,常是投資人搞不清楚的。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即使主管機關立法加強規範,糾紛仍層出不窮,投訴案件中有超過成都是保險業務招攬爭議。強烈建議,買保單前務必搞懂再買,尤其是「明星級」的,否則你買的保單會跟買車一樣,價值只會逐年遞減。

投資人應該都有印象,每當有定存到期就會常接到銀行的關心電話,而若是臨櫃,就常跟你套交情,詢問你今天怎麼有空,再幫你刷本子時就順便了解一下金錢進出情況。這些談話內容都是千篇一律的告訴你:定存到期了,現在利率很低,我們現在有一種產品是很會配息的保險,利率也比高收益債還好,有興趣嗎等等的勸誘。要說投資人會誤入這些陷阱,我認為都是台灣處在低利環境太久了,始作俑者就是央行了。

想必許多人買的保單多是親友人情壓力下所保,自己可能並不了解保單內容。一些人出社會後累積一些存款,可能也曾被身邊的金融從業人員約吃飯套交情,被強力推銷過保單,或許也在不知不覺中簽下保單。要說這保險有許多好處,報酬有多高,其實都是幻想。

若這保單可被形容得這麼好,我想台灣的保險公司都不會賺錢了;再想想,萬一出事了,你的高報酬保單還有辦法兌現嗎?大家想吃漢堡、喝牛奶,總不能不養牛吧!所以,保單就是保單,為何會被當定存賣,我認為就是銀行想賺錢想瘋了,而保險公司則想冒險投資沒錢過頭了。我們要知道,台灣目前可是銀行與保險公司一體化了,你只要仔細去瞧一下這些銀行的母公司是誰,答案就會揭曉。

我認為目前保單中有2 個產品是比較特殊,聽來像保險,但買來似乎跟保險又有點距離,就是「儲蓄型保單」與「投資型保單」。其中儲蓄型保單就是我們常聽到的「類定存」,這種保單比較不危險,因為這類商品通常只要放一段時間就有定存的效果出現,差別地方是總報酬率與定存利率的差異而已,一般來說只要搞懂它葫蘆裡賣的是增額、還本還是利變型的,通常簽單後是比較不會變臉。若你想進一步知道報酬率與領取方式,那可能得自己再去挖一下礦,看一下宣告與預定利率是多少、年金還是壽險保單等等就是關鍵了。對於投資型保單,我認為就危險多了,當它賣愈好,股市通常也會很熱,因為它將你的錢勇敢的拿去買股票了。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