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的工作是逆轉時間!讓作品維持最完好的樣貌,藝術品的醫生

2016-08-27 10:30
修復師正專心地用顯微鏡觀看藝術品。(圖/The Little Big Thing提供)
修復師正專心地用顯微鏡觀看藝術品。(圖/The Little Big Thing提供)
臺南市著名的奇美博物館,展示了許多貴重且吸引人的藝術品,在這些藝術品展示的背後,其實有群人在背後默默地支撐著。藝術品修復師,我們也可以稱之為藝術品的醫師,他們會為這些流傳已久的藝術品做檢查、診斷跟醫治,讓藝術品的美麗跟他們背後的故事得以閃耀在民眾面前。

工作者的一天:手腦並用

我們採訪的對象是在奇美博物館中擔任修復師一職的文元姐。修復藝術品的工作在不同單位會有不太一樣的負擔,有些修復師是私人接案,可以比較有彈性地去安排時間,但像文元姐是在博物館這類大型的單位,工作內容就相對繁雜,與其他部門間的合作更顯得重要,所以會花比較多時間處理雜項跟行政相關事宜。往往我們聽到修復,一般會聯想到的就是不停動手做,透過採訪,得知其實修復師們花很多時間在做事前的規劃,像是怎麼取得需要修復的作品、區分修復作品的先後緩急,有些在展出的作品要取下修復也需要相當的溝通,是要經過一層層關卡的!

這些流程經常需要很多時間。另外,看到了需要修復的作品也不是馬上就做處理,一定得先詳實記錄下該作品的現況,才能判斷出這個作品需要怎樣的處理。紀錄完成之後,再擬出更加詳細的計畫書,讓博物館跟其他部門都知道修復師們現在進行中的事項,像是使用的材料、設備、花掉多少經費……等等,瑣碎細節都是需要被細細記下的部分,直到這些都完成之後,才會真正開始進入「動手做」的階段。

max_interview_new.jpg
每一項藝術品在動手修復以前,都必須鉅細靡遺的記錄下來。(圖/The Little Big Thing提供)

甘苦談:用時間替作品們說故事

藝術品修復其實是件相當不容易的工作,但文元姐認為最難的並非技術層面,面對專業技術層面上的問題一定有辦法克服,就算沒有辦法處理得非常好,也有相對好的作法可以替代。反而,若在修復時所挑戰到專業倫理就會是最艱難的狀況──當作品已經受損相當嚴重、無法知曉它原先的模樣,修復時就會不知道該怎麼呈現它,但修復師並不能夠單純依照自己的想法去修復,必須要找很多資料加以佐證、模仿當時的筆觸及畫法,才能夠避免讓修復變成單純對於作品的臆測,因此,在「貼近真實的呈現」這件事上會耗費許多心力。

文元姐覺得最辛苦的事情是要有耐心,但這裡的耐心不是一般所想的「坐在一個位置上長時間持續做一件事情」,修復是份非常需要經驗累積的工作,除了對於作品修復要有耐心,對於等待自己的成長也是需要相當耐性的!另外,李修復師偶爾也會感到有點孤獨,因為會欣賞藝術的人基本上仍是小眾,在這個領域其實並不會有太多的資源,能夠諮詢的對象少,也比較少人可以分享工作上的想法跟心得。 (相關報導: 只會拍照是不夠的!婚禮攝影師這樣紀錄每個幸福的瞬間 更多文章

儘管如此,文元姐在工作中依舊感到幸福,其中最幸福的事情就是可以天天接觸這些賞心悅目的作品。雖然工作歸工作,可是面對美好的作品時,心情也會覺得相對舒坦。同時,因為藝術品修復是一個比較專精的領域,不是誰都可以做得來的,因此在工作時也會相對地有成就感。

後記:除了技術,還要記得帶著「心」

對於想要走向這個領域的後輩,文元姐覺得除了一些基本的要求──手的靈巧度、顏色的敏感度……等之外,保持好奇心跟開放的心態也是非常重要的態度。

保持好奇心會讓人有動力想要繼續深入了解這些作品,儘管沒有參與到它的過去,但修復師需要將它們經歷過了哪些事情慢慢挖掘出來──和醫師面對病人不同,病人會述說自己的症狀,但作品不會直接告訴你,所以修復師要保持著好奇心去不斷探究。

另外,之所以強調保持開放的心態是因為藝術品修復是相當專業的領域,常常會不自覺地鑽進去、只用自己的思維去想事情,可是藝術品修復本身其實是技術跟學術、藝術與科學的結合,要思考很多不同的層面,因此時時刻刻提醒自己保持開放的心胸是相當重要的。

對於藝術品修復師,手的靈巧度是絕對必要的。(圖/The Little Big Thing提供)
對於藝術品修復師,手的靈巧度是絕對必要的。(圖/The Little Big Thing提供)

關於夢想,文元姐覺得自己的夢想很簡單──希望能夠好好完成自己的工作,可是這個小夢想卻包含了很多需要努力的方向。或許,離夢想越近,看見的夢想會越小,卻也更加明確。

本圖/文經授權轉載自THE LITTLE BIG THINGS,原文標題為:傳播藝術 許作品最完好的樣貌

對科系所學或未來出路仍有問題,需要過來人的建議?快來提問,讓學長姐幫助你!

請關注風傳媒特別企劃「學長姐說」,也歡迎加入FB社團進行討論!

請看 FB社團-學長姐說 !

學長姐說也歡迎讀者分享您的經驗,意者請將基本資料及文章寄至service@stormmediagroup.com

因為你,我們得以前進,你的支持是我們的動力
更多文章
工作罵髒話 或有助於職場發展
「老師離開我們登山去了」台灣古道研究權威楊南郡凌晨病逝 享壽85歲
日本人夏天必吃的消暑美食,竹子流水加上碎冰沾醬,清爽好吃又好玩
風評: 美國確定再向升息邁進,台灣連4次降息之趨勢告終
Uber燒錢如燒汽油 上半年就虧掉380億元
經濟部節電抽查 萬豪酒店、美麗華不合格
台灣有多少青少年患憂鬱症?面對不快樂的孩子,請千萬別做這些事
布基尼泳裝爭議》法國最高行政法院撤銷禁令 右派總統參選人:我當選一定禁止
北市環保局攜手中研院,推「熱危害指數」降低熱傷害威脅
別再去猴硐看貓啦!當遊客一窩蜂看貓咪時,還有更重要的事被遺忘了…
政府禁令變成最佳廣告 全包式泳裝「布基尼」銷量大增
羽協談贊助忽略戴資穎需求 學者:需建立運動經紀人制度
看謝淑薇事件 前體委會副主委:隨團名額應以選手教練優先
地表最大木造船!美宗教領袖建1:1原尺寸諾亞方舟
運動選手都怕單項體育協會 這些因素讓協會肆無忌憚
聯準會主席葉倫:就業持續改善,通膨率逐步回升,未來數月升息可能性升高
抓住精彩一瞬間!街頭攝影四大眉角
台灣有多少消失的歷史?一條散步路徑,看見連板橋人都不太熟的板橋城
比台灣人更習慣席地而坐享受野外用餐的東京人,最愛的3個野餐景點和必吃美食
游盈隆專欄:也談蔡英文總統百日執政
陳昭南觀點:辦兆豐案難道只剩和美國交換情報一途?
科技新觀點》小英,我們要跟妳共享,妳會跟我們共享嗎?
杜宇觀點:從農業觀點談兩岸在東南亞的博弈
黃天如觀點:孩子是什麼?
觀點投書:蔡總統,您別再視察了
觀點投書:一張「不及格」的執政百日成績單
觀點投書:房價難預測,怎麼買房
多維觀點》猴子、老鼠、蒼蠅
史明的革命進行式:《散步在傳奇裡》選摘(1)
穆斯林旅遊潛力大 高市府推動友善餐廳、餐旅
柴山獼猴異常暴斃 疑狠心人餵食毒物
扁系掌新台灣國策智庫 支援陳致中從政、施壓蔡英文
菲律賓政府與共產黨首輪和談落幕 宣布無限期停火
新台灣國策智庫 蔡英文執政的「人才聚寶盆」
Uber合法無望!行政院:持續開罰,還要提高罰則
旅日台灣作家王震緒新作《罪的終結》再獲日本文學大獎
議員放話提罷免,柯文哲:知名度很重要,所以都是要炒新聞
獨家》「新台灣國策智庫」交棒爭奪戰,陳水扁系統擊敗黃國昌
蔡英文不滿意度上升,徐永明:目標清楚、步驟混亂
跨性別議題》美軍跨性別官兵10月起可做變性手術、變更性別註記
「7休1交由行政院決定」 李世光、郭芳煜出動 勸工商團體回談判桌
里約奧運落幕》選手表現優異卻滯留異鄉 只因奧委要等便宜機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