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儒學推向國際 97歲美國學者狄百瑞獲第2屆唐獎「漢學獎」

2016-06-20 13:55

? 人氣

中研院院士王德威介紹第2屆唐獎漢學獎得獎人狄百瑞(William Theodore de Bary)。(陳明仁攝)

中研院院士王德威介紹第2屆唐獎漢學獎得獎人狄百瑞(William Theodore de Bary)。(陳明仁攝)

致力打造「東方諾貝爾獎」的研究大獎「唐獎」(Tang Prize)20日公布2016年「漢學獎」得主,由高齡97歲的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榮譽教授狄百瑞(William Theodore de Bary)獲獎。狄百瑞將近70年的學術生涯中,編寫30餘冊專書,對中國儒學思想的研究及推向國際貢獻卓著,為西方儒學研究的開創性人物。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狄百瑞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曾經從軍,在太平洋戰區(Pacific Theater)負責軍事情報工作,熟稔東亞文化。戰後他重返母校哥倫比亞大學(Columbia University)任教,1953年取得博士學位,並留在母校任教,對美國學界的東亞研究影響深遠,1990年退休轉為榮譽教授,2013年榮膺美國「國家人文獎章」(National Humanities Medal)。

20160620-唐奬第二屆漢學獎得獎人公布記者會.漢學獎得獎人.(陳明仁攝)
20160620-唐奬第二屆漢學獎得獎人公布記者會.漢學獎得獎人.(陳明仁攝)

狄百瑞:儒學是東亞文化資本 保存自由傾向價值

即使面對當今中國不同的意識形態及各種風暴,狄百瑞仍主張,儒學絶非現代化的阻礙,反而是東亞地區珍貴的文化資本。在《中國的傳統自由》著作中,狄百瑞認為,中國雖缺乏西方在歷史脈絡中形成的「自由主義」,但並非不重視自由,尤其明代理學,保存了許多自由傾向(liberal tendencies)的價值。

狄百瑞的儒學研究始於明末清初儒學家黃宗羲巨著《明夷待訪錄》,希望藉此從中國歷史內部理解中國問題,擺脫以西方理論和價值研究中國政治制度,並在1950年代成為美國倡導新儒學研究的領軍人物。1993年,狄百瑞經歷長達40年的研究,才正式將《明夷待訪錄》英譯出版,並撰長文導讀。

對於中西民主思想的觀念,狄百瑞從《明夷待訪錄》分析,認為黃宗羲雖主張提高宰相權力,可制衡君主的「私天下」,並廣設學校作為公論的管道,但並非將自由等概念轉化為法律制度,保護公民基本權利,仍缺乏「社會契約」的概念。此外,狄百瑞強調,儒家「君子」與人民脫節,著重與君王傳達先知的訊息,影響社會有限。

主持翻譯東方經典計劃 推動不同文明對話

但狄百瑞主張,亞洲各國各有源遠流長的獨立傳統,不會走上西方所希望的道路。在2004年出版的《高尚與文明》(Nobility and Civility: Asian Ideals of Leadership and the Common Good)中,他認為僅以西方觀點看待或引導世界文明的走向,已不符多元文化主義流行的今日。

狄百瑞近年致力於介紹東方儒學與全世界文明思想,並推動不同文明間的對話,於1988年出版《東亞文明:五個階段的對話》,分析東亞不同文明的開展與交流。狄百瑞認為要解決世界亂局,捨此別無良方。

雖然年過9旬,狄百瑞仍於2013年出版《偉大文明的對話》(The Great Civilized Conversation: Education for a World Community),推動人類文明對話。美國哈佛大學東亞系與比較文學系講座教授王德威表示,狄百瑞對於儒學的推動,不再僅是肯定或批判中國文化,儒學的重要性在於彌補西方文明的不足,並將東西方對話擴展到全球。

王德威指出,狄百瑞主持哥倫比亞大學的東方經典翻譯計畫,翻譯超過150本的經典書籍,為美國亞洲研究奠定良基,「我真正的體會到一位非華裔的學者,對於中國傳統知識的熱忱、他的信念,以及他的一種批判的精神。」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