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日,美國國會成功趕在獨立日前夕通過「大而美法案」(The One Big Beautiful Bill)。這部被總統川普(Donald Trump)自詡為「我國史上最重要的立法」,延長了其在第一任期時的減稅政策,卻缺乏有效的經濟成長配套,恐使美國國債突破二戰以來的歷史高點,更可能導致1200萬人失去健保。《經濟學人》 2日直言,這部法案結合了雷根的「小政府」保守主義和川普的民粹風格,再加上一堆國會議員為了自身利益而加入的條款,宛如一個龐大又畸形的怪物,不只將對美國未來10年經濟帶來威脅,更揭示了所謂「川普經濟學」不過是個華而不實的空洞幌子。
要讓一部法案闖關成功,本就是一件混亂又繁雜的過程,幾乎所有可能的政策都被塞進這種大型的「綜合法案」中,並在最後一刻由黨團領袖協商妥協,多數議員根本來不及讀完內容就要投票。《經濟學人》指出,除了體制問題外,「大而美法案」更展現出美國財政紀律的崩潰 。該法案不僅延續了原本靠舉債支撐的減稅政策、 甚至再加碼,同時還大幅增加軍費與移民執法預算;為了稍微平衡開支,該法案取消了綠能補貼,並削減窮人的健保與福利支出。儘管如此, 美國債務仍會因此大幅增加,預估在短短2年內,對GDP的佔比將達到驚人的106%。
2025年6月5日。參議院少數黨領袖舒默(Chuck Schumer)在華盛頓國會大廈舉行的記者會上就「大而美法案」(the One Big Beautiful Bill)發表言論。(AP)
為了拉攏議員支持,「大而美」法案中還塞進了許多荒謬的條款,例如專為阿拉斯加參議員穆考斯基(Lisa Murkowski)設計的「美洲原住民捕鯨船長可扣抵5萬美元稅額」,《經濟學人》直言這種行為「完全就是在買票」。
新瓶舊酒的減稅伎倆 回顧2017年川普第一任期時,他對立法細節完全不感興趣,把國會問題交給時任眾院議長萊恩(Paul Ryan)和參議院領袖麥康奈(Mitch McConnell)。兩人熱衷於自由市場與艾茵・蘭德(Ayn Rand)式的自由放任派資本主義,並主導通過了《減稅與就業法》(TCJA),大幅削減企業稅與個人稅,卻設下「暫時性條款」來逃避長期的財政影響。《經濟學人》表示,這種手段早在小布希(George W. Bush)時期就用過了,其多項「臨時的」減稅政策最後也由繼任者歐巴馬(Barack Obama)延長。
現在輪到川普2.0接手這塊「燙手山芋」:2017年的《減稅與就業法》中,有多項條款即將在今年底到期,但延續個人減稅政策的代價高昂,尤其是使許多美國人受惠的標準扣除額和兒童稅收抵免;不僅如此,「大而美法案」還保留了只讓有錢人受益的條款,包括維持最高稅率在37%、擴大遺產稅免稅額、讓高收入者能抵扣更多地方稅(SALT)等 。
(相關報導:
一文看懂:川普「大而美法案」有哪些關鍵項目?
|
更多文章
)
為補上減稅的財政缺口,美國政府反而將大刀砍向低收入者的醫療補助(Medicaid)和食物券(food stamps);《經濟學人》估計,這將導致約1200萬人失去健保。根據國會預算辦公室(CBO)針對早些版本的分析計算,「大而美法案」是一種「倒退式」的政策:最貧窮的30%人口會過得比以前更糟,而最富有的10%人口在扣除稅金和移轉支付後,收入反而會增加2.3%。
2025年6月25日。在華盛頓羅素參議院辦公大樓(Russell Senate Office Building)內,醫療補助(Medicaid)和食物券(SNAP)的受惠者在抗議削減社會安全網計畫的示威中被捕。(AP)
「川普風格」與「老派共和黨」矛盾重重 《經濟學人》指出,對窮人不利且靠赤字支撐的大幅度減稅政策,是典型的共和黨做法;「大而美法案」在這部分的確與雷根(Ronald Reagan)和小布希(George W. Bush)總統很像。然而,這和川普自詡的民粹經濟理念卻背道而馳;就連昔日「讓美國再次偉大」(MAGA)的核心成員、白宮前策略長巴農(Steve Bannon)都跳出來批評該法案削減貧困者的福利。
A big, regressive, deficit-funded tax cut is classic Republican fare: those parts of the bbb resemble the policies of Ronald Reagan and Mr Bush. But all this sits awkwardly with Trumpian populist economics, which has a more progressive streak. Some members of Mr Trump’s maga coterie, such as Steve Bannon, a close adviser in his first term, have criticised the cuts to Medicaid, noting that they disproportionately affect supporters of the president.
川普在競選期間提出的一些吸睛承諾,像是取消對小費和加班費的徵稅,以及對車貸提供減稅優惠,都被納入這份「大而美法案」中。不過,由於參議院複雜的規則,他無法兌現「讓社會安全年金(也就是國家退休金)免稅」的承諾,所以退而求其次,改為讓年長者享有更高的標準扣除額。此外,法案中還規劃設立所謂的「川普帳戶」(Trump account),讓每個新生兒享有聯邦政府撥款的1000美元作為帳戶的啟動資金。問題是,這些政策都將在2029年川普卸任時一併失效。
這種「到期失效」的老把戲,顯示出川普仍像第一任期時一樣:他熱衷於使用總統的行政權力做事,也讓共和黨內的基層議員都乖乖聽話,但至於立法內容本身,他依舊漠不關心。 因此,川普經濟學似乎不可能像小羅斯福(Franklin Roosevelt)透過「新政」(New Deal)、或詹森(Lyndon Johnson)推行「大社會」(the Great Society)一樣,徹底改變美國。
(相關報導:
一文看懂:川普「大而美法案」有哪些關鍵項目?
|
更多文章
)
要實施持久的變革,需要經過深思熟慮的立法程序,但川普更依賴大筆一揮的行政命令。然而,透過總統行政命令完成的事情,也很容易被推翻,例如川普單方面對各國提高關稅的行為正受到法院挑戰,而先前「政府效率部」(DOGE)解雇聯邦雇員和刪減支出的決定,都被法院命令所推翻。美國人至今仍在談論「雷根革命」、柯林頓(Bill Clinton)的「福利改革」和「歐巴馬健保」(Obamacare),但川普的哪些政策會被記得呢?
《經濟學人》對此調侃道,或許美國人只會記得他的揮霍無度。根據《經濟學人》計算,如果這些減稅政策真的延續10年,將讓美國政府損失約5000億美元的稅收。專家們仍在分析計算「大而美法案」最終版本的影響,但初步估計顯示,在未來10年內,該法案將使美債增加約4.5兆美元。國會預算辦公室預估未來10年美國的年度平均財政赤字將佔GDP的5.8%,而「大而美法案」將再增加1.25個百分點;最終,美國國債將超過GDP的120%。
2025年7月3日。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在愛荷華州首府狄蒙(Des Moines)的集會上發表演說。(AP)
華而不實的經濟幻想 白宮設計了一個財政的「幻想世界」來應付煩人的事實。在這個美好的幻想世界中,「大而美法案」將會刺激驚人的經濟成長,導致政府收入飆升、債務急遽下降。經濟顧問委員會(CEA)發布的報告中預測「大而美法案」將使年度GDP成長超過1個百分點,並且「以『大而美法案』為核心的川普經濟政策,將帶來8.5兆至11.1兆美元的總體赤字抵銷」。更令人稱奇的是,該委員會預測,在這個黃金時代結束時,美國國債將會降到GDP的94%。
《經濟學人》直言,這種說法簡直荒謬可笑。「大而美法案」大致上不過是延續現有政策,並不會帶來什麼新的經濟成長浪潮,而且川普關稅還會抵消一部分效果。即使其中有些條款有助於刺激投資,例如企業可以全額扣抵研發支出,也能更快速地折舊資產,以減少稅負。但獨立經濟模型的預測指出,這些政策所能帶來的成長效果,遠低於白宮承諾的數字。川普政府的經濟顧問委員會之所以能讓合理化他們的計算,是因為他們假設川普不僅能靠鬆綁監管釋放出美國的「動物精神」(Animal Spirits),還能說服國會大幅削減政府支出,甚至假設關稅政策將為國庫帶來數兆美元的收入。
說穿了,這不過是川普政府自嗨的「大而美童話故事」 ,就連共和黨人對這些樂觀預測都沒有太多信心:從參院決定在該法案中將聯邦政府的債務上限提高5兆美元就可見一斑。但「算帳」的一天終究會到來,且並不遙遠;根據《經濟學人》,美國社會安全和醫療保險的信託基金預計將在2032年耗盡,這將迫使政府刪減福利,或再給預算增添沉重的新負擔。 這將成為川普繼任者要面對的財政難關。
(相關報導:
一文看懂:川普「大而美法案」有哪些關鍵項目?
|
更多文章
)
削減福利、回頭靠化石燃料 「大而美法案」中最顯著的支出削減來自大砍健保與綠能補貼,這將帶來更多問題。許多醫療補助(Medicaid)的受惠者將第一次被強制要求工作,他們委婉地稱這是「社區參與要求」。《經濟學人》指出,阿肯色州曾在2018年試行過類似的規定,在遭聯邦法官終止前,近25%的人因此失去保險。人們失去福利不僅因為他們沒有工作,還因為他們沒有完成所有必要的文書工作;而「大而美法案」中甚至要求各州每6個月而非每年重新評估受惠者的資格補助資格,將成本從聯邦政府轉嫁到各州。根據國會預算辦公室的說法,該法案的早期版本將減少8000億美元的醫療補助支出,並使800萬人失去保險;另有300萬透過「歐巴馬健保」獲得醫療保險的人也將因新規定而失去保障。3日通過的最終版本可能更加嚴苛。
2025年7月3日。眾議院議長強生(Mike Johnson)慶祝「大而美法案」通過。(AP)
共和黨人對「食物券」也採取了類似的做法,各州將不得不開始承擔部分成本,而受惠者將面對更嚴格的工作要求。保守派智庫美國企業研究所(AEI)的溫希普(Scott Winship) 說:「(現有的)工作要求在過去的15到20年裡幾乎沒有任何作用。」對食物券的改革最終可能導致130萬人失去資格並節省3000億美元的開支。共和黨人聲稱這些模型預測過於悲觀,而且這些改革將鼓勵更多美國人就業,話雖如此,他們還是擔心會引發選民反撲,因此將實施時間推遲到明年期中選舉之後。
「大而美法案」中另一個重要的支出削減來源,是廢除前任拜登(Joe Biden)總統推行的數千億美元的綠色補貼。拜登任內主要的立法成就——《降低通膨法》(IRA)——很大程度上已被廢除,對風能和太陽能的稅收抵免很快將被停止;電動車、熱泵和其他節能建築支出的補貼也將被取消。根據《經濟學人》,想申請補貼的綠色能源建案得在一年內開工,這根本不切實際。
與此同時,「大而美法案」將重新啟動聯邦土地上的石油、天然氣,甚至煤礦租約。普林斯頓大學的「零實驗室」 研究小組預估,這將使美國到2030年增加5億噸碳排放(大約比沒有該法案的情況下多排放10%)。 《經濟學人》 指出,川普對化石燃料的執著,忽略了可再生能源能讓能源供應更豐富的潛力,這在全球人工智慧競爭中顯得格外愚蠢,因為訓練AI模型需要大量電力。
移民、國防支出飆升 川普最關心的領域更是得到了大筆加碼,國防與移民執法各增加1500億美元的預算,包括用在核武現代化、建造戰艦,而川普提出的「金穹」(Golden Dome)飛彈防禦系統則獲得250億美元的撥款。該法案也編列約500億美元蓋邊境高牆、350億美元用於招募移民執法人員,還有450億美元興建拘留設施,這些都可能使川普「一年驅逐百萬移民」的心願不再只是口號。
2025年7月4日。在邁阿密的移民拘留中心Krome Detention Center,被拘留者排出SOS的字樣並向直升機揮手。(AP)
連自己人都嫌棄的「怪物」法案 雖然川普藉此推動選舉政見,總比濫用行政命令來得好,但《經濟學人》指出,這部法案不但無法簡化稅制,反倒使其更加複雜,也讓社會福利政策變得支離破碎。共和黨在野時高呼財政紀律,在朝時卻毫不節制,而選民失去健保,將會成為共和黨人在2028年時的選舉包袱。屆時社會安全制度也將面臨破產危機。
為了搶在美國獨立日前通過法案,共和黨領袖不停討好不同派系的議員,甚至有些「賄賂條款」還因違反參院規則而被打回。有人想要減少對窮人的殘忍剝削、有人則要求更大幅度地幫富人減稅,甚至連馬斯克(Elon Musk)都氣到跳腳、罵這部法律揮霍無度,揚言要另組「美國黨」(The America Party)對抗投票支持「大而美法案」的共和黨人。
《經濟學人》最後指出,共和黨人之所以急著通過「大而美法案」,是為了避免《減稅與就業法案》在年底前到期而導致全民加稅,但他們處理問題的方式,可能是所有選項中最不負責任的一種,這部龐大又畸形的法案,宛如為美國經濟埋下定時炸彈,它或許能暫緩眼前的稅務問題,卻將無可避免地引爆一場遠超預期的財政危機。
(相關報導:
一文看懂:川普「大而美法案」有哪些關鍵項目?
|
更多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