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錢方式改變,恐是失智症前兆!研究揭「7大異常症狀」,變得慷慨也要注意了

2025-06-22 12:30
失智症可以從那些生活細節察覺呢?(示意圖/取自photo-ac)
目錄

近日前心臟科權威林芳郁傳出罹患失智症已長達五年,這項消息震驚各界。台灣高齡人口日益增多,在65歲以上的族群中,失智症的發生率相較其他族群更高,年齡越大,風險越高,不過,症狀可以從那些生活細節察覺呢?對此,旅日部落客「魚漿夫婦」分「花錢方式」,可能悄悄透露出失智的警訊,包含「旅遊與興趣支出減少」、「網銀登入變少」、「密碼重設變頻繁」、「過度慷慨」、「財務利他行為增加」、「家中水電瓦斯等公共費用支出增加」、「密碼重設或卡片遺失的通報顯著增加」。

用錢方式透露失智徵兆!7警訊要小心

「魚漿夫婦」於臉書粉專分享刊登於《JAMA Network Open》期刊的研究報告,英國研究團隊將認知功能惡化、因此啟用「成年監護制度」的1萬多人與年齡、性別、收入條件相符的超過5萬人作比較,觀察其金錢行為,發現失智的早期徵兆,常會反映在「用錢方式」裡,包含「旅遊與興趣支出減少」、「網銀登入變少」、「密碼重設變頻繁」,都可能是判斷力退化的開始。

除此,期刊也指出,變化最早可追溯至發病10年前,且患者在登錄監護制度前的5年,就已經出現細微但明顯的行為差異,包含,旅遊支出減少 9.6%、園藝等興趣支出減少7.9%、衣物等日常用品支出減少9.1%以及網路銀行的月登入次數平均減少1次;而家中水電瓦斯等公共費用支出卻增加5.1%、動物保護團體等的捐款增加1.1%,且密碼重設或卡片遺失的通報顯著增加,因為失智早期徵兆讓人逐漸疏離社交活動、減少外出,導致支出型態向家庭傾斜,並出現錯誤操作的頻率上升。

「過度慷慨」也可能是警訊

「魚漿夫婦」粉專也補充,金錢「慷慨傾向」與阿茲海默症早期症狀有關,,過去的神經心理學研究曾發現,阿茲海默症初期患者常會表現出「過度慷慨」或「財務利他行為增加」。這可能是大腦決策與控制能力退化所導致的,失智前期的長者可能更傾向無條件捐款、轉帳、回應募款信或電話。

常說「4句話」恐是失智症前兆!

中國中南大學湘雅醫院神經内科主任醫師郭紀鋒受中媒採訪時表示,阿茲海默症最典型的症狀是「進行性記憶下降」,失智傾向的人經常健忘,容易說出以下4句話,「什麼?你再說一遍!」、這是哪裡?我怎麼到這裡來?」、「我東西不見,是不是有人拿走?」、「你們都不關心我 !」

如何預防失智症?

台北市政府指出,失智症是可以預防的,重點在預防或避免危險因子,以延緩失智症的發病年齡,建議預防措施如下

1、多主動接觸新事物、多動腦筋,或多從事可刺激大腦功能的心智活動或創造性活動。

2、加強平時休閒活動,強化腦部機能

3、地中海飲食

完整討論:《魚漿夫婦》

因為你,我們得以前進,你的支持是我們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