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那位有第二份工作的朋友,是不是知道一些你不知道的事情?
今年頭五個月,同時從事多份工作的美國勞動者比例升至5.3%至5.5%之間。根據美國勞工統計局(Bureau of Labor Statistics)的數據,這一比例區間是自本世紀頭十年那場經濟衰退以來我們從未見過的。
本文為風傳媒與華爾街日報正式合作授權轉載。加入VVIP會員請點此訂閱:風傳媒・華爾街日報VVIP,獨享全球最低優惠價,暢讀中英日文全版本之華爾街日報,洞悉國際政經最前沿。
誠然,幾乎任何人或物——從Lady Gaga到男士內褲——據說都可以作為經濟衰退的指標。把預測的事留給網紅和經濟學家去做吧。第二份工作的增加是否預示著經濟衰退,這還不是關鍵問題所在。問題是,人們紛紛搞副業,就好像我們已經身處衰退之中。
這說明我們普遍存在不安情緒,也進一步表明未來的職業生涯將與過去大相徑庭。
對於新興世代而言,只做一份工作正逐漸變得過時,或者成為一種奢侈。
根據德勤(Deloitte)的最新研究,大約十分之四的千禧一代和Z世代擁有副業。德勤的全球首席人事與目標官伊麗莎白·法伯(Elizabeth Faber)表示,值得注意的是,從事兩份工作的千禧一代的比例幾年來幾乎沒有變化。
通常情況下,隨著人們在職業生涯中不斷提升,他們對副業的需求會減少。但對於一個已經遭遇兩次經濟衰退創傷的群體來說,情況並非如此。
那些同時從事多份工作的人表示,他們正通過盡力充實自己的財務實力,為潛在的經濟下滑未雨綢繆。他們這樣做也是在確保在遭遇裁員或收入減少的情況下,仍有收入來源。
「我當時就在想,『嗯,經濟衰退可能要來了。也許是時候分散風險了,』」瑪麗·英孔特雷拉(Marie Incontrera)說。她在六個月前創辦了一家清潔公司,以補充她在紐約經營一家小型公關公司的主業收入。
在十年的經營中,她的公關公司已發展到擁有兩名員工和幾名自由職業者,她的收入足以在曼哈頓過上舒適的生活。但39歲的英孔特雷拉知道,如果客戶需要削減成本,她的服務可能是最先被砍掉的項目之一。
在研究了那些看似乏味但可靠的業務——如自助洗衣店、洗車場、自動售貨機——之後,她選擇了清潔業務,因為啟動成本低。她和一位業務夥伴承接商業和住宅清潔任務,並派零工負責清潔工作,偶爾在有人缺勤時她們會親自頂上。
放下身段
關於英孔特雷拉的副業選擇,最引人注目之處在於她本有一個更酷的選項。在投身公關行業前,她是一名職業爵士音樂家。她本可以去小酒吧巡迴演出賺取外快,但她決定務實一些。
眼下關於副業工作的敘事中,重點不僅是在於有多少人從事本職以外的工作,還在於他們選擇怎樣的副業。
求職網站Indeed的發言人普莉雅·拉特霍德(Priya Rathod)說:「在過去,我們看到許多人搞副業是出於熱愛,但現在,人們從事副業在很大程度上是為生計所迫。」 (相關報導: 華爾街日報》中東「石油命脈」恐遭封鎖?分析師:投資人應逆向操作這兩項資產 | 更多文章 )
在Indeed最近的一項調查中,52%的受訪者稱自己做副業是為了維持生計,這一比例遠高於美國勞工部的統計數據。拉特霍德表示,這可能是因為民調中包含了那些沒有做兩份固定工作的人,他們只是偶爾接一下DoorDash的派單開開車,或是在Fiverr上接一些自由職業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