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總統馬英九率團訪問對岸出席海峽論壇,今(15)日與中國全國政協主席王滬寧會面,馬英九談到,中國歷史五千年,合久必分、分久必合;過去兩年他帶著青年學子3次訪問中國大陸,都進一步體現了兩岸民間交流,特別是青年交流的重要性,尤其是大陸師生在台灣所到之處,都受到台灣民眾的熱烈歡迎,獲得兩岸各界的正面迴響,證明這才是民心所向,證明兩岸人民之間的感情,不是任何力量可以切斷的。
前總統馬英九14日起至27日率馬英九基金會「大九學堂」學員前往福建及甘肅。這是他自2023年以來第4次赴陸交流。他出發前在台灣桃園機場時說,希望此行促進兩岸民間更密切交流,也鼓勵兩岸青年相互學習、互動,「相信對兩岸和平發展有非常好的幫助」。馬英九一行昨午抵達廈門後,入住當地知名的洲際酒店,陪同人員有國台辦副主任潘賢掌等官員。台灣方面則有馬英九、新黨主席吳成典、國民黨大陸事務部主任林祖嘉、民眾黨中央委員張凱鈞等各黨派人物參加。
王滬寧致詞時以「尊敬的馬英九先生」稱呼馬英九,這是王滬寧首次與馬英九舉行會見。王滬寧指出,海峽論壇是擴大兩岸民間交流,深化兩岸融合發展的重要平台。近年來,海峽論壇克服困難,連續成功舉辦,充分體現兩岸同胞的血脈、親情和交流意願,是任何勢力都阻擋不了。
他強調,「馬英九先生素有民族情懷,認同兩岸都是中國人,堅持九二共識,反對台獨」,島內(指台灣)愛國統一人士,持續為實現國家統一民族復興努力。王滬寧並指,馬英九3年來4次到大陸尋根參訪,積極促進兩岸青年交流,弘揚中華文化,「為排除兩岸交流干擾和障礙做出了表率」。
馬英九會見王滬寧時表示,當前兩岸情勢確實存在不確定性與挑戰,但越是這樣的時刻,越需要保持理性與冷靜的態度,越需要以交流促進了解,他始終抱持堅定的信心,深信未來兩岸關係發展的關鍵在民心向背,中國五千年歷史,「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台灣民眾渴望兩岸朝向「和」與「合」的方向,今年5月以來,台灣各項民調,顯示多數台灣人民支持兩岸和平與合作,認同兩岸都是炎黃子孫,彼此血緣相依,情感共通,始終是台灣絕對的主流民意。
馬英九更指出,海峽兩岸在1992年達成各自以口頭方式表述「海峽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原則」的共識,符合歷史與各自法律的規定,也兼顧了海峽兩岸人民的利益與福祉,衷心期盼兩岸在「九二共識,反對台獨」的基礎上,進一步深化合作,用交流取代對抗,用協商取代衝突,盡一切可能避免戰禍,共同致力振興中華,才能讓彼此有更安全、更美好的未來。
馬英九表示,兩岸關係的和平發展,是兩岸人民的共同期望,也是兩岸的最大利益。經過多年以來的交流與互動,可以看到即使兩岸存在一些差異,但兩岸民眾之間的感情,以及對交流的渴望,始終沒有中斷。正是這些民間不懈的努力下,讓兩岸能持續尋求理解、建立互信,逐步推動正向的發展。
馬英九強調兩岸民間交流的重要,他說,尤其對兩岸年輕人而言,有更多機會透過更廣闊的視野,共同參與兩岸的未來,兩岸關係的未來也將更穩健。透過文化的交流,不僅能夠拉近彼此距離,也能讓更多年輕一代從中華文化的精髓中,找到對國家民族的認同與連結。
最後,馬英九表示,再次感謝王滬寧的邀請,相信這次的交流,不僅是友誼的見證,更是兩岸和平的展現。
馬英九昨日在機場表示,他此行目的不僅是要加深對福建當地歷史與產業發展的了解,更希望藉由面對面的互動,舒緩當前兩岸緊張的關係,促進兩岸民間更深入的交流與互動。除了訪問福建行程外,馬英九稍後將轉往甘肅省天水、敦煌等地參訪,參加兩岸共同弘揚中華文化活動。
(相關報導:
巧合?館長直播上海同日,洪奇昌率團赴北京交流生技產業
|
更多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