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關稅態勢未明朗,財政部6月9日公布今年5月份出口數據,以517.4億美元創下歷年單月新高,月增6.3%,年增38.6%,連19 紅。對此,財信傳媒董事長謝金河今(14)日在臉書談及「數字背後的真相」,他指出,進出口統計數據是檢驗經濟榮枯的重要指標之一,關稅大刀下,5月出口史上首次超過500億美元,然而這個數字底下很可能是廠商為了避關稅的提前拉貨,後面的強度仍有待觀察。
謝金河指出,前5月累積出口到2299.57億美元,全年可能超過5500億美元,比前總統蔡英文上台時足足成長1倍,今年台灣在全球可能坐14望13,是非常好的成績單。若細看5月出口變化,台灣到美國155.15億美元,占比拉高到30%、對中國占比27.2%;對比前5月,台灣對中港占比28.1%、對美占比26.8%,中港占比仍然高於美國,但情勢正在改變中。過去台灣出口對中港依存度一直很高,2020年最高43.9%,如今降到27.2%,對美從11.7%爬升到30%,出口市場出現很大的改變,而這也與產業結構調整有關。
謝金河進一步說,資通訊產品和以半導體為主的電子零組件成了台灣出口大宗,AI崛起下,5月資通訊產品出口198.86億美元,年增111.1%;半導體出口172.06億美元,年增28.4%,這兩大項出口占整體出口71.69%,台灣儼然成為半導體,資通訊出口大國,但出口產業太集中也是風險。他提到,很多政治人物稱兩岸關係不好,台灣經濟不會好,以半導體、通訊產品為例,今年前5月出口到中港已經超過4分之3。
謝金河提到,另外很多政治人物喜歡講ECFA(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今年前5月塑橡膠製品出口20.4億美元、化學品25.44億美元、機械設備23.18億美元、金屬22.8億美元,這幾項加起來占比只剩下14.1%,為什麼台塑集團持續邊緣化?從出口值的變化就可以看出端倪。中國常用水果、魚牧產品出口恐嚇台灣,但其實金額很少,影響不大,卻容易給政治人物拿來恐嚇老百姓,「單是半導體為主的出口占比來到63.4%,誰依靠誰?可以看得很清楚!」
更多風傳媒獨家內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