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受到過去長達30多年獨生子女一胎化政策影響,導致國內人口男女比例,如今呈現嚴重不平衡狀態,傳統文化與觀念中,多數家庭傾向男性子嗣而非女兒,導致如今中國人口呈現男多女少的嚴重傾斜,許多社會研究更發現,中國境內有多達3500萬男性,因此無法找到合適婚配。為了解決婚姻和傳宗接代問題,許多單身人群開始轉向海外,透過仲介祕密前往東南亞、南亞等地娶妻,但中間經常衍生各種詐騙或人口販運的法律問題。
各種海外婚配與「購買配偶」行為愈來愈多,也讓中國政府日前正式出面,警告自家男性公民,不要聽信網路或社群的廣告,聲稱能幫助他們在孟加拉(Bangladesh)取得「外籍妻子」,一方面是當地法律不允許相關行為,其次則是擔心、會有愈來愈多單身男子,因此落入該國日益猖獗的婚姻詐騙和人口販運犯罪網路。
The Chinese embassy in Bangladesh warned its citizens against falling for cross-border dating content on social media#Bangladesh#China#ForeignWives#BrideTrafficking#LeftoverMenhttps://t.co/Ae76xlpaGf
— THE WEEK (@TheWeekLive)May 26, 2025
中國駐達卡(Dhaka)大使館25日在官網貼出聲明,提醒男性公民不要被網路廣告或貼文誤導,中國法律不允許任何仲介業者,經營涉外婚姻介紹;而孟加拉國內法律也規定,一旦被該國認定非法婚姻或涉及人口販運,可能被處以7年以上監禁,最高甚至可能面臨終身監禁或死刑,外加高額罰款懲罰;即使不是主要嫌犯,從犯或協助犯罪者都將面臨刑事懲罰。
大使館聲明中還提醒,網路與社群上的廣告,不只會讓你遭遇愛情或金錢詐騙,導致財產和個人損失;一旦捲入司法審判,按照過往經驗,如因為涉嫌販賣人口被捕,從警方立案到法院宣判,至少得耗時數月甚至數年時間,屆時將嚴重影響家庭團聚及個人的未來生活前景。

除了性別人數嚴重落差,中國社會隨著經濟發展與觀念大改變,許多人、特別是年輕世代的女性,對結婚意願也比過往低,而這群無法完成婚配的男性,被中國媒體稱之為「剩男」。除了上述提及的孟加拉,他們過去也曾前往俄羅斯、巴基斯坦等國家,利用相對的經濟優勢完成婚姻大事。甚至傳出有非法業者為了這個「潛在市場」,從南亞強行將農村婦女和兒童走私販賣到中國。
事實上,有關中國內部大量男性無法正常婚配的問題,廈門大學經濟學院副教授丁長發(Ding Changfa)曾公開建議,中國男性可以考慮迎娶俄羅斯、越南和巴基斯坦女性,藉此解決國內的婚姻危機,當時此發言引發輿論強烈反彈。根據《南華早報》描述,丁長發認為,在中國農村大約存在3490萬名「剩男」,而2023年調查報告顯示,中國農村地區人均可支配收入,剛剛超過2萬人民幣(約新台幣8.37萬元),這個經濟能力,應該可以吸引大量「符合條件」的海外年輕女性。

在孟加拉被官方點名關切之前,此類跨境婚姻幾乎都發生在巴基斯坦,特別是當地屬於少數族群的貧困基督教家庭,父母面臨經濟生存壓力,只能在收取聘禮後將女兒嫁給中國男子,即使男女雙方存在巨大年齡差距。
人權觀察(Human Rights Watch)組織指出,這些國家的婦女之所以經常被販運到中國,背後主要原因是兩國邊境管理鬆懈,讓販運者有生存的環境和空間。 (相關報導: 單身時代:德國單身比例攀升至33%,僅一半成年人有婚姻關係 | 更多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