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離岸風電人才庫創造在地青年發展舞台 綠能教育紮根在地社區共榮發展

2022-11-24 12:30

? 人氣

離岸風電業者透過學徒制計畫,結合全球產業經驗與台灣堅實的教育系統,培育可快速銜接離岸風電職場的專業人才

離岸風電業者透過學徒制計畫,結合全球產業經驗與台灣堅實的教育系統,培育可快速銜接離岸風電職場的專業人才

台灣離岸風電產業2022年進入高速成長期,除風場與基礎設施陸續到位,在人才培育方面,開發商亦結合產官學界資源,以種子教師培訓、校內課程與實習生計畫等不同方式,培育跨領域的風電人才陸續進入產業,也透過繪本或工作坊等,進入各縣市小學進行風電教育的宣導紮根。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離岸風電產業的多元面向,也吸引、創造更多沿海鄉鎮過去沒有的工作機會,如於深耕在地鄉里、負責社區與利害關係人溝通、綠能教育宣導的地方關係專員、海洋事務專員、守護漁場與海洋生態的鯨豚觀察員,甚至是負責風場各部組件營運維修的維運工程師等,都是因為離岸風電而創造的全新工作機會,打造本地離岸風電人才庫支持產業長期健全發展。

除了產業人才培育,離岸風電企業對於在地社區發展也極為重視,投入資源輔導在地青年創業,或是協助有意願轉型的本地漁民參與離岸風電,創造優質工作機會與在地共存共榮。

從人才培育到工作環境 創造在地青年多元發展舞台

風場從開發、建置到維運20至30年需要多元人才,除了建立有即戰力的本地運維團隊,離岸風電企業也結合全球的產業經驗與台灣堅實的教育系統,攜手彰化跨領域高教體系,如大葉大學、彰師大、建國科大及聯合大學等,培育離岸風電人才,打造相關縣市成為台灣綠能重鎮。

實作部分,風場業者引進德國行之有年的學徒制,創立「大葉離岸風電學徒制計畫」,投入歐洲及台灣本地專家並捐贈實體教學機艙等資源,並協助學徒逐步投入大彰化風場工作,其中包括就讀大葉大學機械系四年級的陳昱瑞,他表示:「我對機械很有興趣,參加大葉大學離岸風電學徒制計畫,讓我有機會留在家鄉工作,下班後回家照顧阿公阿嬤。」

此外,也有業者創立「離岸風電維護運轉學徒制」,派遣種子教師至丹麥完成培訓,於校內開設「離岸風電產業與維運技術」課程,針對機電製造、海事工程、港口經營與財務金融等不同專業領域教學,並舉辦徵選提供海外實習機會,創造可快速銜接職場的環境。

環境生態保育上,為確保最低生態影響性,每一個風場,業者均會配置十數名輪值鯨豚觀察員,除持續對外招募,也優先錄取有長時間海上工作經驗、對在地海象相對了解的漁民,提供更多元的海上工作機會。

原本為彰化漁民的李宜芳,在漁會宣導與培訓課程協助下,轉職成為風場鯨豚觀察員,也帶著兒子陳柏瑜一起成為鯨豚觀察員,陳柏瑜表示:「小時候常跟著爸媽一起出海,沒想過能夠用另一種方式守護我們彰化,這是一份特別幸福的工作,能同時為台灣的綠能轉型貢獻很有成就感。」

同時,業者也看見地方人口老化,衍生社區照護等問題,故協助地方成立「青年創業補助金計畫」,鼓勵青年返鄉就業、創業,至今已有11名青年創業家獲補助,盼藉此帶動地方經濟發展,為在地青年圓夢!

綠能教育向下紮根 與在地社區共榮發展

離岸業者舉辦風能藝文活動,帶領民眾以捏麵人做出風機,以實體活動 將綠能融入在地文化。
離岸業者舉辦風能藝文活動,帶領民眾以捏麵人做出風機,以實體活動 將綠能融入在地文化。

2050淨零碳排目標已成為世界趨勢,有賴全民共同建立綠能價值觀。為從小培育綠能價值觀,離岸風電業者自2019年起向下紮根,針對國中小學童推出本於教育部課綱,可寓教於樂的「能源轉型-彰化真風神」綠能教案、追風工作坊等,至今已舉辦近百場教育宣導活動、逾2千名師生參加;更推出國內第一本離岸風電繪本,並捐贈地方縣市小學以及全國公立圖書館。

在民眾與社區居民溝通方面,也透過認養海洋驛站、巡迴西部沿海地區的鄉親說明會等動靜態的展演溝通,向在地居民傳遞離岸風電的永續價值。更有業者結合離岸風場觀光與在地文化旅遊,以大型戶外藝文活動方式,將綠能發展融入在地文化DNA,與在地社區共榮共好發展。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