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傳媒高峰論壇》能源轉型有很多推手!曾文生:供應鏈壓力,是台灣減碳關鍵驅動力

2022-02-24 10:40

? 人氣

曾文生:供應鏈的壓力,是台灣減碳的關鍵驅動力。(顏麟宇攝)

曾文生:供應鏈的壓力,是台灣減碳的關鍵驅動力。(顏麟宇攝)

俄羅斯進軍烏克蘭,戰爭烏雲籠罩歐洲大陸,然而氣候變遷是影響幅度更大,範圍遍及全球的威脅,世界各國更感壓力。全球近200個國家當中,目前已有136國宣示淨零碳排,經濟部政務次長曾文生說道,淨零碳排是21世紀以來,「人類當今共識最高的目標。」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供應鏈壓力是台灣減碳的驅動力

為了實現目標,國際正在建構淨零綠色供應鏈。過去的京都議定書與巴黎協定,談論重點都是國家如何減碳,但去年歐盟通過的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則是透過邊境稅的概念突破主權國家界線,嘗試打破國家藩籬,創造新的減碳貿易秩序。此外,蘋果等RE100成員也宣示淨零碳排目標,並要求供應鏈降低碳排。因此供應鏈本身也是減碳的驅動力,透過國際大廠做出氣候承諾,帶動國內龍頭企業積極因應,推動下游供應鏈加入減碳行列,曾文生認為,此將是台灣減碳的重要驅動力。

台灣減碳,對GDP有正向效益。攤開過往數據,台灣能源進口占GDP的比例波動劇烈,在新冠疫情的2020年,能源占GDP比例僅4.45%,但在金融風暴的2008年,能源占比卻高達14.85%,代表台灣經濟易受能源左右,不利國家整體發展。透過再生能源,不僅能降低化石燃料進口,也能擴大對綠能產業的投資,曾文生表示,「能源轉型將是台灣GDP的成長動力!(延伸閱讀:疫情之下,能源轉型重要性為何?經濟部次長曾文生:這將是GDP成長的新動力)

台灣須採取「短期低碳,長期無碳」發展策略

檢視台灣的2019年溫室氣體排放結構,電力占比達56.6%,是政府減碳的關鍵目標。「風光熱海氫儲匯」是台灣致力發展的減碳技術,包含風電、光電、地熱、海洋能、氫能、儲能、碳匯等7大項目。曾文生表示,風電成本低,台灣海峽又是優良風場,因此離岸風電是台灣的發展重點;至於光電,屋頂空間等有效應用,是台灣的重要開發方向。

地熱是較為新興的能源類型,除了國人熟知的清水地熱、大屯火山等陸域熱能,台灣周遭海域也有豐富熱源,經濟部正著手研究。由於地熱不受天候影響,倘若開發成功,「地熱將可成為基載性的再生能源。

而氫能儲存、使用方式與天然氣相近,曾文生表示,氫能有機會替代化石燃料,成為未來的「貿易能源」。目前澳洲、日本正在建立氫能交易機制,首艘氫能運輸船預計於今年啟航,而台灣就在航路上,因此中油、中鋼正與澳洲政府接洽,談論氫能合作。(延伸閱讀:2050淨零碳排,如何讓企業廣泛加入?能源局副局長李君禮:台灣需發展綠能交易平台)

但曾文生坦言,再生能源無法在短期內取代化石燃料,因此台灣必須採取「短期低碳,長期無碳」的發展策略,透過同產業互助、供應鏈整合的方式,推動台灣轉向低碳,再向無碳邁進。

曾文生指出,台灣碳排放總量僅占全球0.5%,但人均碳排卻名列前茅,不輸歐美。台灣雖然不像美、中會被國際放大檢視,卻也有減碳的迫切性。曾文生以自行車比賽為喻,認為台灣最好的能源轉型策略是保持前段班,不要差領先者太多,但「不需要當破風手,」不必投注大量資源當領頭羊,可透過製程減碳,使用低碳/無碳能源,發展循環經濟等3解方,推動台灣達成淨零碳排目標。


責任編輯/周岐原

喜歡這篇文章嗎?

郭家宏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