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台首例文資光電衝突2 屏大文創系教授林思玲:綠能與文資共生是全球議題

2021-04-27 10:23

? 人氣

屏東大學文創系教授林思玲與生利能源代表張淑雯簽署產學合作計畫。

屏東大學文創系教授林思玲與生利能源代表張淑雯簽署產學合作計畫。

生利能源在屏東縣枋寮鄉的光電廠開發案,因為發現文史遺跡石頭營,從去年第一期工程開發後,便發生對於文資保存認知上有差異而有衝突。業者除在第一時間挖掘到潛力文資區域停工並回報地方政府外,同步也著手與學者專家研議活化古蹟的可能性作法。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在石頭營一案送審議會的同時,今年一月,生利能源便與屏東大學文化創意產業學系林思玲教授共同合作,研擬打造友善生態及活化文資的綠能園區,對於接下來工程施作與文化並存發展上,也逐步建構想法。生利能源代表張淑雯表示,不論審議會結果如何,都會讓園區往綠能、文化保存、教育傳承共同發展的方向來進行。

活化石頭營需考量安全問題,保留上更須注重探勘及設置工法

屏東大學文化創意產業學系林思玲教授在生利能源尋求討論時,也針對此事做了瞭解。她表示,首先在工程施作上,由於在第一期工程施作發現石頭營文史遺跡,而這些軍事設施除了碉堡亦有坑道,因此保留石頭營文史遺跡應注意坍塌問題,民眾的安全性會是首要考量。

她也提出建議,在二、三期進行時,除檢視地面可視部位外,也要探勘地底下是否有古蹟建物被破壞與危險的可能性,而在太陽能板設置上,採取平鋪式工法來進行調整會是一個方向,並透過可逆性工程來執行,在未來開發上或許較有調整空間。

林思玲教授與生利能源團隊探勘石頭營坑道的安全性問題。
林思玲教授與生利能源團隊探勘石頭營坑道的安全性問題。

石頭營如被登入文化資產,具有公益性但非公共財

在文史活化與保留方式的議題,林思玲教授解釋,2016年文資法修訂後,公民參與文化資產保留一事越來越普及,也因此任何人發現疑似文化資產物件時,都有提報的權利。

但古蹟的認定攸關後續文化資產的管理問題,因此仍需專家團隊研判,透過完整的專業鑑定才能讓資產被有效運用,其中包括價值的認定或者是古蹟範圍等,要透過完整的討論來決定是否列冊登錄。

還有另外一個討論點是,文化資產也分公有或私有,石頭營這塊地原來是私有土地,當私有土地被登錄為文化資產,才具備公共性問題。若是被判定為文化資產,開放的程度則是視被認定的價值予以「適度開放」,雖具有公益性,但非公共財。

永續綠能與文化保存取得最適平衡

由於石頭營的案例涉及到綠能開發與文化保存,是台灣第一個案例。林思玲教授也以國外案例來與廠商討論作法。面對氣候暖化,綠能發展與文化資產並存是全球性的議題,世界遺產中心也發起了一項倡議,與《世界遺產公約》的歐洲和北美地區締約國合作,希望能以制定有效指導工具,提供避免對於若開發在世界遺跡相關處破壞的方法(註一)。

在聯合國「全球永續發展目標」 SDGs中提及,2030年希望達到確保所有人都可取得負擔得起、可靠、永續及現代化能源,因此,如何在這當中取得平衡是重要課題。

林思玲教授也說明,石頭營屬二次世界大戰遺跡,軍事遺址的文化展現也有其特殊性,要用怎樣的形式作為保存,或許可以參考國外像是珍珠港、廣島等不同角度來思考。在此次爭議中,保存石頭營這個潛力文資是各方的最大公約數,因業者對石頭營已有保留之承諾,如果能夠透過產官學合作與專家團隊評估,並與相關文史人士溝通,或許能讓事件有比較理性的討論與執行作法。

林思玲教授強調,文化資產被保存的意義在於能夠修復、使用,能夠理解民眾對於保留文化資產的期待,若雙方對於資產活化的概念能夠達到共識,或許換一種形式,透過收集史料、以多元型態展示,也是一種延續文化教育的作法。

註一:https://whc.unesco.org/en/renewable-energy/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