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蔣經國真是蔣萬安爺爺?林孝庭:抗戰間頻赴桂林探章亞若並非偶然

2021-04-27 09:10

? 人氣

美國史丹佛大學胡佛檔案館東亞部主任林孝庭在《蔣經國的台灣時代》一書中提出許多創見。他接受《風傳媒》專訪時提到,評價歷史人物絕非只有好與壞、惡與善這種非黑即白的觀點。(資料照,陳明仁攝)

美國史丹佛大學胡佛檔案館東亞部主任林孝庭在《蔣經國的台灣時代》一書中提出許多創見。他接受《風傳媒》專訪時提到,評價歷史人物絕非只有好與壞、惡與善這種非黑即白的觀點。(資料照,陳明仁攝)

前總統蔣經國過世33年來,其歷史地位與評價仁智互見。台灣老百姓感念在蔣經國領導下,安然度過內政、外交與經濟上的重重難關;特別是他在1970年代推動「十大建設」,帶領台灣經濟起飛,入列亞洲四小龍。蔣經國又在政治上啟動本土化,大量提拔本省籍菁英,並於晚年解除戒嚴,開放黨禁報禁,開啟兩岸交流之窗。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對蔣經國懷有敵意者,視其為早年台灣「白色恐怖」主使者與執行者,主導情治工作,以國家安全之名,行破壞民主與人權之實,並要蔣為重大政治案件負起責任。海峽另一端的中國大陸,民間輿論也曾出現一股「蔣經國熱」,小蔣在台灣的治理經驗能否成為未來中國大陸的一面鏡子,曾引起討論與關注。

陳儀深說,蔣經國(右)之所以選李登輝(中),很有可能是企圖以提拔李等台籍菁英來回應當時國際對台灣局勢的關切。(新新聞資料照)
國史館館長陳儀深認為,蔣經國(右)當時可能是以提拔前總統李登輝(中)等台籍菁英來回應當時國際對台灣局勢的關切。(新新聞資料照)

美國史丹佛大學胡佛檔案館東亞部主任林孝庭,最新出版《蔣經國的台灣時代:中華民國與冷戰下的台灣》,以中、英文檔案史料為基礎,包括蔣經國私人日記、美國國務院、中央情報局等相關文件檔案,揭示1970年代起,國府失去代表「中國」之正統地位後,台灣如何從威權統治走向政治本土化與民主化的曲折進程。而1949年後蔣經國邁向權力巔峰之路,也是二戰後「中華民國在台灣」發展的縮影。

林孝庭新書《蔣經國的台灣時代》是目前最完整客觀的蔣經國研究,也提出諸多研究創見。林孝庭認為,台灣情治單位派人跨海謀殺《蔣經國傳》作者劉宜良,對此,蔣經國事前是不知情的;關於台灣經濟規畫,蔣經國與財經幕僚曾起過嚴重衝突,卻又能造就台灣的高科技發展;對於蔣經國與章亞若的關係,書中也有一番深入解讀。

(延伸閱讀:專訪側記》意外的國父?強人身後:經國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誠如林孝庭所言,蔣經國晚年明知國民黨可能會失去執政權,仍決定以強人之姿開放黨禁,開啟台灣民主化進程,這需要智慧與勇氣。應嚴肅思考轉型正義問題,尋求威權時期的歷史真相,但也不能忘記蔣經國主政下對台灣其他方面的貢獻,如此評價歷史人物才能更加全面與客觀,而不會流於以意識形態或帶有政治目的的歷史研究。

20170321專訪胡佛檔案館東亞館館長林孝庭.(陳明仁攝)
胡佛檔案館東亞館館長林孝庭在《蔣經國的台灣時代》一書中提出許多創見。(資料照,陳明仁攝)

「蔣經國的雙面性」

問:就您研究觀察,您覺得小蔣有「雙面性格」?蔣經國為何會成為這樣個性的領導人?

答:蔣經國性格上呈現出雙面特質,應當與他早年在蘇聯的生活與工作經歷有關。滯留俄國12年,他是一名工人,是一個蘇聯共青團成員,也是命懸一線的人質,年輕時他深受馬列思想洗禮,幾度面臨生死交關,除了對共產主義有切身體會之外,更養成沉默寡言,謀定後動,堅毅、冷酷、強烈的敵我意識,以及喜怒不形於色的深沉性格。

另一方面,早年蘇聯那段磨難與刻苦經歷,也讓他比一般從政者對民間疾苦有更深一層體悟,他曾自述:「在俄期間,我曾經在極端的苦痛中過活,亦接觸了無數可憐的貧窮的人們,所以在實際的生活中,養成了同情社會上窮苦人群的習性。」這就為他輕車簡從、體察民瘼、親民愛民形象的塑造奠定重要基礎,蔣經國既尖銳冷酷而又感性親民的兩極化特質,似乎由此可以得到一個合理解釋。

喜歡這篇文章嗎?

林庭瑤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