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論壇》個資在政府手上你放心嗎?專家推薦這招:留下政府監控民眾的痕跡

2021-03-28 09:00
李柏鋒說,內政部應該開放民眾查詢有誰瀏覽過自己個資的紀錄。(蔡親傑攝)
李柏鋒說,內政部應該開放民眾查詢有誰瀏覽過自己個資的紀錄。(蔡親傑攝)

我國新款國民身分證「數位身分識別證」(New eID)因資安疑慮以及沒有立專法等因素,政府暫停推動。長風基金會27日舉行研討會,邀請法律與科技業者、專家,探討eID未來展望。長風文教基金會執行長、前行政院政務委員蔡玉玲提問,在技術面上要如何防範政府濫用數位工具?eID是否應強制換發?開放文化基金會董事長李柏鋒指出,區塊鏈技術可以當成記錄所有瀏覽個資的工具,不會被隨意篡改。

長風基金會主辦「2021突破論壇」系列活動,27日下午舉行「如何防範政府濫用數位工具:從數位身分證談起」。活動由東吳法研所兼任教授李念祖引言、iKala共同創辦人暨執行長程世嘉主持,與談人為Vpon威朋大數據集團創辦人暨執行長吳詣泓、開放文化基金會董事長李柏鋒、洽吧智能董事長趙式隆,分別從法律、產業、公民團體層面,看我國數位科技的未來與政府的數位治理。

20210327-長風基金會舉辦「突破論壇」「如何防範政府濫用數位工具:從數位身分證談起」座談,圖為洽吧智能董事長趙式隆。(蔡親傑攝)
趙式隆說,目前政府正在籌組「數位發展部」,是數位監理可以被規格化的契機。(蔡親傑攝)

問答環節時蔡玉玲提問,要怎樣防範政府濫用,怎麼確定資料在政府的手上,不會被隨便看、隨便用,隨便改?李柏鋒表示,以愛沙尼亞為例,有設置個人資料監控系統,誰讀了都有紀錄、不能篡改,採取類似區塊鏈的技術,誰去讀取相關資料都要被記錄下來,分在3個公司不同節點裡,才不會被篡改,也才能知道有沒有人濫用這個系統去讀別人資料。

趙式隆:籌建數位發展部是規格化數位監理的契機

李柏鋒也透露,其實內政部曾表示,我國的戶政單位接觸哪些戶政資料都是有留下紀錄的,但一般人不能去查。李柏鋒說,但他認為應該開放去查,如果真的很擔心,至少也要先匿名呈現,讓民眾知道有多少人忽然去讀自己的資料,成為民眾對抗政府的工具。

程世嘉也補充,區塊鏈技術常被用來當「公開帳本」,不能被篡改,以此記錄下政府瀏覽、監控民眾紀錄的痕跡。

趙式隆則補充,區塊鏈技術能做的是第一步,讓這些瀏覽過程被留下來,難被篡改,但如果操作者是「球員兼裁判」,都是政府,搞到若有什麼弊病時要換執政黨時才能追究,也緩不濟急。

趙式隆說,目前政府正在籌組「數位發展部」,是數位監理可以被規格化的契機。趙式隆也指出,或者需要更多人民、更大的力量來參與,需要一個機制來標準化、組織化、格式化這件事。

在看待維護個資資安上,政府與跨國公司誰的造成的影響可能較大時?李念祖提出3項例子,首先是年初政府因為防疫提出的「電子圍籬2.0」很快找到該管制的人,原因是政府向電信業者調資料。

李念祖:民眾要致力保留「不被強制進入eID系統的權利」

李念祖提醒,目前政府以防疫為由,連緊急權都不需要,已成了常態授權,還指防疫資料28天會銷毀,但李念祖反問台下觀眾「你覺得政府有刪嗎,他說刪了又怎樣,說沒刪又怎樣,為什麼是訂28天呢?」李念祖反問,這樣比起來,跨國電子巨頭和政府,「哪一個比較powerful?」

李念祖提到的第2點思考則是「個人資訊保護法」,李念祖也問台下聽眾,雖然我們要求「透明政府」,但以現在的經驗來看,是政府要求人民公開資訊容易,還是人民要求政府公開資訊容易?今天要求政府公開資訊,要和政府打官司,要被判決贏了,結果政府公開資訊時說要「保護個資」,僅部分公開,「到底誰要求誰容易?」

20210327-長風基金會舉辦「突破論壇」「如何防範政府濫用數位工具:從數位身分證談起」座談,圖為威朋大數據集團創辦人吳詣泓。(蔡親傑攝)
吳詣泓說,台灣政府對網路經濟制定很多框架,不但長不成巨大的產業,政府想跟上修法也跟不上。(蔡親傑攝)

李念祖提到的第3點則是,當前為了要控制政府,只能靠立法院的民代和民主制度,如果民眾沒有警覺性,不強制讓立法院的立委知道民眾不要eID的專法授權,「當內政部要求立院立法時,它會不會做?」李念祖強調,若政府強制要人民一律改用eID,我們對此事要有正確認識,才有一點點保留的機會,讓我們擁有「不被強制進入eID系統的權利」。

吳詣泓提中國思維:先讓產業野蠻生長再監管

在看待eID「便利」和「隱私」的拉鋸上,政府制定法規、產業發展應該怎樣配合?吳詣泓認為,在「興利」與「除弊」之間,都要考慮得很小心,是要科技帶動法律制定,或是法律「超前部署」管控,沒有一個定論。 (相關報導: 缺水》明德水庫竟成「遼闊大草原」 觀光業者歇業、國軍出動助清淤 更多文章

吳詣泓以中國大陸為例,指過去20年中國互聯網新經濟發展極快,北京採取「先讓產業野蠻生長」的思維,等生長起來後,政府看懂了市場怎麼玩,再把監管、稅法放下去。吳詣泓說,但台灣則是先制定很多框架,最後長成四不像,不但長不成巨大的產業,政府想跟上修法也跟不上,反而讓別的國家遙遙領先,應該「先讓子彈飛一會兒」。

喜歡這篇文章嗎?請作者喝杯咖啡支持他

請他喝杯咖啡
更多文章
核四大勢已定!燃料棒已全運出 網嗆:民進黨賠全民3000億
人死後為何屍體會發臭?過了多久全身會僵硬?專家揭開驚人真相
英國ICO延2次終於回覆蔡英文論文門 林環牆再揪「2疑點」
拜登上台美中對抗不停歇 綠營人士鬆口氣:趁機制度化台美合作關係
安倍晉三再度訪台有譜?綠委曝訪台規劃:現在只剩時機問題
睡前滑手機,真的會讓你徹夜難眠!醫師公開背後關鍵,不戒掉只會繼續失眠
突破論壇》法學教授揭數位身分證5大違憲疑慮:不是立專法就能解決
千人排隊抽籤、還要10萬支票才有購買權!為何台南、台中房市「愈打愈熱」?
曾是鴻海頭號強敵…立訊股價狂瀉,這四家台廠淪為受災戶
「不舔共」台灣藝人誰最紅?鄉民點名這位巨星:完全不用看中共臉色
2021清明連假加班費該如何計算?這樣做雇主就不會付加班費,2情況一次告訴你
AZ疫苗到期打不完怎麼辦?吳子嘉:這2族群4月初可能要先打
兩岸開打,日本願協防台灣?學者:22萬自衛隊要有「這前提」才敢動
陳瑩嗆陳玉珍「搞不清楚妳是男是女」 她翻舊帳痛批:這就是雙標
產地標示含糊、竄改保存期限,台灣水產品亂象如何解?日本的做法值得我們深思
許劍虹觀點:泛藍支持者對「中華民國」的認同何以弱化
武之璋觀點:婦人之仁讓共產逆流生成,蔣介石之大過
別等到簽約才發現買貴了!買房想聰明出價,專家:除了實價登錄,還有一個地方能問
蔡榮根觀點:一位桂系將領的國共戰歷
上班穿著學賈伯斯?錯!公關公司CEO:外表比你想得重要,人家那件是三宅一生
鄧鴻源觀點:中國是否會以武力侵犯台灣?
蘇育平觀點:聖殿山─世界大戰引爆點?
謝錦芳專欄:以色列行,台灣行嗎?
觀點投書:議題連結的威力不容小覷
觀點投書:其實上網就是裸奔
蘇曉康專文:大瘟疫源頭─人類制度之惡
觀點投書:高雄經濟要拚,土壤整治不能偷工減料
觀點投書:行政院退回《菸防法》草案 3年多修法討論只是一齣大戲?
消除盲點第一步:正確理解現實,再行動《思考的框架》書摘(1)
里仁公司攜手庇護工場 讓愛與關懷延續不停
屏東三大日音樂節 一連三天夢幻卡司接力開唱
民調滿意度攀升至七成 屏東空氣品質改善有感
急診室病人要光鮮亮麗才有住院機會 柯文哲:不要懷疑,這有台大醫院的科學根據
痛批國民黨只有屁股沒有大腦 張亞中劍指黨內天王:沒有什麼造王者
碧潭花舞幸福水舞秀 360度環境劇場 絢爛光點閃耀超好拍
青農返鄉拚事業 為地方找回生機 捐出收益助學童
疫苗採購資料不能公開?宅神提一招解套:AZ沒動機要求保密
違反臉書政策!委內瑞拉總統推薦「奇蹟藥水」抗疫 粉專遭凍結
「中國人最喜歡賺錢!」趙少康拋兩岸論述:台灣要聯合大陸賺世界的錢
緬甸軍人節淪為血腥屠殺日 至少50位抗議民眾遭安全部隊擊斃
中市犇向幸福就業博覽會五千多職缺 吸引求職者參與
搶救少子化 中市社會局首創媒人養成班
「國民黨過去最大的遺憾是內鬥」 朱立倫:獵物都跑了還在吵
解析》NFT如何撼動藝術界?它讓數位內容增值千萬元,但代價……是超耗電
舔共賣台標籤怎化解?朱立倫:不能捍衛中華民國,和民進黨有什麼兩樣
社群網絡管理師高大開課 青年局助社群小編出頭天
反恐特警現身天母使館特區 警政署無劇本演習再度啟動
連鎖茶飲一心三用 捐一日所得給善導書院關懷弱勢孩童
刪Q會導致滅台?基進黨籲保「抗中第一品牌陳柏惟」 他轟:白癡話術
嗆黨內天王想當美中騎牆派 國民黨主席參選人:本黨舔美舔得過綠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