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政府近期考慮恢復自日本進口和牛,引發國際關注,根據《讀賣新聞》報導,日中雙方早於2019年即簽署「日中動物衛生檢疫協定」,但因中國未完成國內程序而遲未生效,如今,中國副總理何立峰即將在大阪與自民黨幹事長森山裕會面時,正式宣布相關手續已完成,報導指出:「這項協定生效手續在中國國內已完成。」
禁令為何長達24年未解除?
中國自2001年9月起因日本爆發狂牛症(BSE),全面禁止日本產牛肉進口,即便雙方已簽署防疫檢疫合作條款,協定卻因中方未啟動生效流程而中斷長達5年半,直到最近,在雙邊高層互動升溫後,進口談判重啟,去年11月,日本首相石破茂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會談,提出牛肉進口議題;12月,雙方外長也就此展開磋商。
中方為何選擇此時與日交好?
觀察人士指出,中國近來與美國對立加劇,為平衡外交,轉向修復與日關係,2023年8月中國因福島核處理水排放事件禁運日本水產,今年6月又宣布恢復進口,如今更釋出恢復牛肉進口的訊號,形同對日釋出戰略善意,報導指出:「中國政府正試圖拉攏日本。」
雙邊合作有哪些後續安排?
根據目前日方資訊,協定正式生效後,雙方將展開具體的檢疫與安全標準協商,此次訪日的中國副總理何立峰,是習近平的核心幕僚,將在大阪出席中國「國家館日」活動,並與森山會面,雙方除牛肉議題,也預計討論熊貓再借展事宜,森山表示:「一日也不能等,我們希望盡快恢復和牛對中國的出口。」
未來發展將如何影響貿易?
此次中日和牛貿易進展,可能重塑亞洲高端農產品市場結構,若協定順利實施,將開啟兩國自2001年以來的首次牛肉正式貿易往來,並帶動其他農產品商機,相關事件重點如下:
- 2001年9月:日本爆發BSE,中國即刻禁止牛肉進口
- 2019年11月:日中簽署動物檢疫協定
- 2024年7月:中國完成協定生效手續
- 7月11日:何立峰訪日,與森山會談
- 接下來:將展開實質檢疫與安全措施談判 (相關報導: 中、美真的和好了!美國主動撤銷多項對中禁令 中國開心公布「恢復通關清單」 | 更多文章 )
資訊援引:讀賣新聞
延伸背景|日中牛肉禁令緣由與協議概況
狂牛症(BSE)是因肉骨粉感染所導致的神經系統疾病,會透過牛肉產品傳播,過去引發多國貿易禁令,2001年日本出現病例後,多國禁止其牛肉進口。為重啟貿易,日本與多國簽訂檢疫合作協定,中日間的「動物衛生檢疫協定」即屬此類,強調疾病控制與檢疫標準互認,是國際農產品貿易的重要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