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總統候選人的青年對談─失望與釐清

2015-12-08 06:10

? 人氣

國民黨總統參選人朱立倫、親民黨總統參選人宋楚瑜、民進黨副總統參選人陳建仁出席2016總統大選青年對談(曾原信攝)

國民黨總統參選人朱立倫、親民黨總統參選人宋楚瑜、民進黨副總統參選人陳建仁出席2016總統大選青年對談(曾原信攝)

我必須先說,對這次總統候選人與青年對談中,最讓我失望的不是哪個候選人沒來,主辦單位有許多出包,或是誰的言論空泛,而是這次對談的主體─青年自己。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我當時在戶外等入場時,本來以為會有很多人來聽和等。但當我入場,坐在前排,等待候選人到場,我往後一看,只有很少的人排隊入場。即使快要開始時,也才坐滿一半,後一半的座位只有小貓兩三隻,有些還在滑著手機。當青年爭取所謂的18歲投票權時,當許多青年大喊公平正義與世代差異時,當大眾認為青年人在關心政治時,我們青年參與這個活動的踴躍程度竟是這麼差,讓我對這陣子青年參政的信心有點損傷。當然我自己也會推論青年不太踴躍的可能原因:最有可能當選的候選人沒來、天候不佳、網路發達許多人直接網上觀看、資訊沒有流通完全、入場票各校分配不均、總統選舉熱度不足…。

但我再想更多理由,也覺得這一切不該成為絕對的藉口。試想今天這場青年座談會熱烈爆滿,連樓上的座位席可能也需要開放時,政治人物所感受到的壓力會不會更大呢?當這些檯面上的政治人物看到青年的踴躍時,會不會適度調整自己的政策方向,多重視青年的聲音呢?在政治這個場域,千萬不要相信政治人物的信念或是良心,這些虛無的東西或許能在少數政治人物上有所作用,但在大多數身上是沒有的。我們應該要相信壓力,相信我們多參與政治時,他們所無法忽略的青年政治力與活力;如此一來,他才有可能在選票壓力或形象壓力下,做出更多的讓步和妥協。不要不相信人數的力量。今天立法院只有三個立委或一個委員會簽的決議,跟有二分之一甚至三分之二的立委一起做的決議,有沒有力量差距呢? 行政院在制定政策時,比較會把哪個加進考慮呢? 俗話說: 眾怒難犯,就是在說這個道理。不要永遠只想政府或政治人物施捨,而是該自己站出來,為自己的權益爭取,關心自己的未來。

從主體看完,再來觀察三位與談人。不同部分的議題與談論,三方各有得分各有拿捏不恰當的地方。而且可以發現各與談人的論點與論述並無特新意,大多數是老調重彈。但三位候選人都有展現基本風度。首先來講陳建仁。本來不是總統候選人來時,他就代表比較吃虧的那一方。加上他本身是政治素人,本身論述能力以及辯論能力也比較占下風。因此在面對砲火時,總會顯得比較偏防守的那一方。還好這整個活動採取的形式比較偏個人問答的對談性質,而非辯論,才使得陳建仁整體不會扣分太多。個人推論應該是陳建仁在學術界打滾時間較長的緣故,所以他在青年教育(包括高教本質和研究教學比例失衡的問題)的議題上,論述的較為清晰,並一直強調各校特色化的需要。他兩度以同樣大小的制服來比喻目前的高教政策,說明現在政府並無法讓各種不同類型的學校「適性發展」。這方面的論述,對他本人來說是加分許多。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