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疇專文:台灣人如何看待中國人的負面性格─隔岸觀火,還是照鏡子?

2015-11-10 06:00

? 人氣

歐洲人眼中的中國游客。(來源:歐洲資訊網)

歐洲人眼中的中國游客。(來源:歐洲資訊網)

破空先生乃政論家,對於中共政局變化的時論,一向犀利,但這本書並未由「中共」作為切入點,而由「中國人」下手術刀,顯示了他對政治現象底層的文化本質也是深度關切的。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本書前半部,集結了近十年來「中國人」-作為一個集體概念,在國內、國外鬧出的荒唐笑話,把零零散散的真實事例,織成了一副「中國人現形記」的全景圖;但作者也明確的表示,『本書所稱中國人,即漢人;所稱漢人,即中國人。本書所論中國人,主要指當代中國人,兼敘古代中國人。筆者聲明:本書所論中國人,並不包括生長於或長期居住於台灣、香港、新加坡及其他海外地區的華人,而專指生長於或長期居住於中國大陸、或最近三十多年從中國大陸出國的中國人』。

本書的後半部,開始逐步把中國的歷史(或漢民族)劣根性,與今日中國大地上發生的現象,有機的連結起來。這時,政論家和文化批評家兩種角色開始融合;「中國人」的行為也不再只是鬧鬧笑話,而上升到了災難的層次,但作者並未忘記點出,這裡面既有文化傳統性,也有共產制度的催化性。

總體來說,這是一本不給面子的書。只要是自認為是「中國人」的讀者,即使同意書中的大部份觀點,恐怕都會心理有點不舒服,怪罪作者為何如此「不給面子」。這其實正是中國人的弔詭:能被批評但不能被公開批評(家醜不能外揚);當場能虛心領教但事後總往心裡去(心口不一)。

此書的台灣版上市,時間抓得很巧。台灣社會認同自己是中國人的比例近年來急劇下降,因而感覺「被冒犯」的讀者不會太多,而即使被冒犯者,心理上大多會說「我不是那種中國人」。總之,這是一本會讓台灣讀者大感痛快的書,書中豐富多樣的真實案例,大致上可以總結歸納為「上頭不要臉、中間臉不要、下頭要臉不」的浮世繪。

西方人眼中的「中國遊客」、香港人台灣人眼中的「陸客」,每週每月都要給世界來一場文明素質低落的大秀,這已經是常態。在中國內部,那些已經和世界接軌、見多識廣的人其實對同胞的表現也是深痛惡絕的,另有相當數量的高素質人群,對這些「脫序行為」給出的解釋是,「林子大了什麼鳥都有,中國十三億人,若看總量什麼都不得了,應該看比例」、「文明素質發展總有個過程」。這也不純屬虛言,舉例而言,二十來年前,我曾定過一個「北京市建築星級標準」- 用大門口台階上的痰跡數量作為評分標準,三個以下的為五星級,十個以下為四星級,依此類推。但是,到了今天,這個評分標準已經不適用了,因為北京人公開吐痰的人確實減少了。但我想到了二、三級城市,此標準依然適用。

喜歡這篇文章嗎?

范疇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