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坤良專欄:劇場不在大,觀眾能親近則靈—戲曲小劇場的三朝大醮

2018-12-20 05:50

? 人氣

《扈三娘》王英(周慎行)、扈三娘(張珈羚)。(國光劇團提供)

《扈三娘》王英(周慎行)、扈三娘(張珈羚)。(國光劇團提供)

台北市的劇場數及其演出質量,雖不能與紐約、倫敦、巴黎、東京等國際大都會相比,但在國內確是獨佔鰲頭,從大大小小劇院到戶外野台,幾乎每天都有形形色色的演出。華麗壯觀、設備新穎的大表演廳完整呈現劇場效果,小表演廳或另類場地也能施展空間魅力,大小劇場、室內室外看戲有完全不同的感受。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臺灣戲曲中心小劇場僅300個座位,沒有懸吊系統與特別的舞台設計,燈光效果,表演區在平面,觀眾席拾級而上,居高臨下,看到的是完全以演員與文武場為中心的素樸劇場,而戲是否好看,歸根究底,皆在表演者身上。

國光劇團三天的檔期,等同做了三朝大醮,擺明就是要展現兵強馬壯、戰將如雲,演員「文武崑亂不擋」的「誇富宴」,並把這裡當作操兵的校場,讓大咖、小咖,青壯代、中生代、新生代輪番上陣。年輕演員演完自己的戲,一轉身又扮演龍套,咚咚鑼鼓聲中,眾人一擁而上,令觀眾目不暇給,一不小心就會看到李家德、徐挺芳「混」在隊伍中翻滾。

小小的表演區像是魔術台,以前看起來單薄的小孩演員,一旦有戲給他們,鳳冠霞披、披甲紮靠,一身武生武旦勁裝,或一襲青衣花衫,好像就瞬間轉大人了。近距離的觀劇,演員的體型、唱作難逃過觀眾「法眼」,張口開唱嘴巴裡的牙套也看得一清二楚。坐第一排位置很容易不自禁地融入情境,並由一齣戲文聯想另一齣戲文,劇中人物在腦裡翻滾,在眼前浮動,以戲證戲,以角色證角色,有一種看戲的愜意,但也突然有些莫名地害怕,什麼時候哪條筋不對,戲看到一半,衝到表演區彎身撿拾演員掉下來的小裝飾,或以「自已人」心態走到文武場旁看戲。

MITSU:圖一:《小商河》楊再興(徐挺芳)。(國光劇團提供)
《小商河》楊再興(徐挺芳)。(國光劇團提供)

第一天第一齣的《小商河》,徐挺芳的楊再興,並非以扮相取勝,他的唱作功力深厚,腳步穩健,連續翻身,單腳揚起,另一腿蹭步移動,邊舞邊唱,崑曲曲牌〈醉花陰〉、〈喜遷鶯〉、〈刮地風〉、〈水仙子〉唱起來格外蒼勁。網路可搜尋得到的中國《小商河》影片很多,徐挺芳相較包括奚中路在內的其他「楊再興們」並不遜色。 

MITSU:圖X:《絮閣》唐明皇(溫宇航)、楊貴妃(劉珈后)。(國光劇團提供)
《絮閣》唐明皇(溫宇航)、楊貴妃(劉珈后)。(國光劇團提供)

鄒慈愛、鄒子敏的《逼休》是崑劇〈爛柯山〉的一折,大鄒帶小鄒把這齣戲演得很好看,既具傳統劇場套路,又富當代現實趣味。第一天檔期的壓軸,是溫宇航與劉珈后的《絮閣》,兩人聲腔高昂,極具韻味,把楊貴妃的善忌、矯情與明皇劈腿心虛,極力安撫的神情拿捏合宜。

MITSU:圖二:《逼休》崔氏(鄒子敏)、朱買臣(鄒慈愛)。(國光劇團提供)
《逼休》崔氏(鄒子敏)、朱買臣(鄒慈愛)。(國光劇團提供)

原來在大劇場不易被看見的鄒子敏,與鄒慈愛演對手戲遇強則強,第三天再由《逼休》的潑辣旦崔氏,搖身一變為《失子驚瘋》的青衣胡氏,因痛失愛子,整個人幾近崩潰,角色轉換靈活。跟她搭擋的許立縈飾演小花旦壽春,扮相清新可愛,戲雖不多,卻讓人印象深刻。

喜歡這篇文章嗎?

邱坤良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