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丁肇中:證明暗物質存在還需5到10年

2015-09-25 13:07

? 人氣

1976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教授丁肇中23日在中國成都接受採訪時表示,儘管目前有關暗物質(dark matter)的實驗進展順利,證明其存在仍需5到10年。1994年至今,丁肇中一直致力於尋找暗物質。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截止到目前,所有找到的物理現象都和暗物質存在的理論是符合的。但實驗並沒有做完,要證明暗物質存在還需5到10年。」丁肇中說。

丁肇中(成功大學)
丁肇中(成功大學)

暗物質是一種宇宙中廣泛存在的不可見物質。它與電磁力不發生作用,換句話說,不吸收、不反射光,本身也不發光。通過重力效應,科學家估計宇宙的27%是由暗物質組成,是所有可見星球、星系總和質量的5倍多。

丁肇中正帶領16個國家、600多位頂尖科學家組成的團隊研究包括暗物質和反物質在內的前沿宇宙問題。他們每天的工作,就是分析從國際空間站上的阿爾法磁譜儀阿爾法磁譜儀(Alpha Magnetic Spectrometer)傳回的數據。這個裝置造價20億美元,距離地表約400公里,每92分鐘繞行地球一圈。

「在我們宇宙裡,90%的物質看不見,但是根據重力和質量,我們能夠算出整個宇宙的物質有多少——比我們看見的大10倍。因為很多物質看不見,所以叫暗物質。」丁肇中說,之所以要在國際空間站上觀測,是為了排除大氣層的干擾。

79歲的丁肇中目前並沒有退休的念頭,「因為我只能做一件事,那就是實驗。」

「很多人問我,做這個有什麼意義?影不影響人們的生活?為什麼不做應用轉化?其實,對絕大多數物理學家來說,做基礎研究就是為了滿足他的好奇心。」丁肇中說,「假如沒有基礎研究,就不可能有人類知識的發展。」

丁肇中祖籍山東,1936年出生於美國,1949年隨父母遷居台灣,曾就讀於台南工學院(成功大學前身)機械工程系,因志趣不合而休學,1956年負笈美國密西根大學(University of Michigan),1962年獲得物理學博士。1974年,丁肇中發現新的基本粒子「J/ψ介子」。1976年,丁肇中榮膺諾貝爾物理學獎。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