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偵查課:立秋了,秋字為什麼要有一把火?

2015-08-15 05:50

? 人氣

楓紅如火,莫怪秋字有火。(網路圖片)

楓紅如火,莫怪秋字有火。(網路圖片)

秋天要到了。上周蘇迪勒颱風席捲台灣,當天時逢八月八日,也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立秋」。很多人誤會二十四節氣是陰曆的節令,其實剛好相反,節氣是百分之百純陽曆的產物,例如以立秋來說,立秋的定義就是太陽在黃道面運行來到黃經一三五度的位置。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如果用地球本位思考,夏至是陽光直射北回歸線的那一天,秋分是陽光回歸以後直射赤道的那一天,而立秋就是夏至和秋分中間的平分點。節氣完全是根據太陽對地球的運行而定義的。所以傳統曆法不應該稱為陰曆,而應該稱為農曆,那是整合太陽周期和月亮周期而成的曆法。

下圖是秋字在甲骨、金文的字形:

秋字的甲骨文和金文。
秋字的甲骨文和金文。

這些甲、金文會不會跟楷書秋字差太多了啊?確實,甲骨文辨識史上,這個字一直是充滿爭論的。最早因為這個字跟「龜」字長得太像了,很多人都走錯了方向:秋字一直到七零年代還有人認為是「龜」(下圖),而且因為頭上有角,頗像羌字的造型,還認定是羌人專門進貢的烏龜(這是蕭艾說的)。但這個說法很快就沒有人再提了。

甲骨文的龜字。
甲骨文的龜字。

 

 

 

 

 

新的證據是注意到這個字跟季節有關(以下為了行文方便,這個字我們都用實心星號★代表),文字學者葉玉森看甲骨文有「今春」「來春」的用法,而在「★」的相關辭例中,他也注意到有「今★」「來★」的用法,因此他合理推斷「★」應該也是一個季節用字。但除了春字以外,會是夏秋冬的哪一個呢?不幸他認為這是夏字,夏天的夏。因為他認為這個字頗像夏蟬。

古文字學大師唐蘭對此大不以為然。唐蘭對學術辯難經常不假辭色,一看到別人的意見不對,他筆下就不太客氣, 「操觚之士,率爾者眾,自檜以下,我不欲觀」,「以字形言之,此★字者本象龜形而具兩角」,接下來他分析了卜辭中所見的龜字和★字,證明除了頭上的那一對角之外,其他部分「纖悉畢同」。最後他終於判定,這個字就是說文裡面所講,秋的古籀文(見開篇大圖的「說文籀文」所示)。他認為這個字本來應當釋為「有角的龜」,可是後代字書全搞錯了,變成了龜。

後期甲骨文有的字形會在★的底部會加上火,古籀文則是在旁邊再加上禾部的形旁,並且把那個像烏龜的部件畫成了龜(這是古文字學史常見的錯誤,後世學者不明白古字的部件,自作主張簡化、增繁或或改型,於是到更後世就沒人看得懂,大家開始猜謎)。這個字就從象形、會意,一變而為形聲了,字音則念秋的發音。

到了東漢,大家看不懂秋天為什麼會有一隻烏龜,又嫌它筆畫多,大手一揮,把龜字部件砍掉,於是我們今天在用的「秋」字就出現了。唐蘭找到「秋」字的關聯,這是他的貢獻,但這個生物到底是什麼,還沒解決。

大約在八零年代,溫少峰等多位學者開始主張,這一隻生物既不是龜,也不是有角的龜,而是蝗蟲。

首先是字型的證據,這個字「有觸足,有翼、肢足,一個蝗蟲的各部分均具備了 」。其次是卜辭的證據,卜辭中有「寧★」的記載,寧字在卜辭通常接著災害,商人常常祈求寧風、寧雨等事項,「寧★」就是祈求寧定蝗災。第三個證據是這樣可以解釋甲骨文裡面,為何有些字在底部加了火的造型(見開篇大圖上排右二字),因為火攻是古人驅逐蝗蟲的方法。

這個字從甲骨文挖掘至今,經過了八十年才終於被學者找到合理的解答。秋天裡為什麼有一把火呢?因為秋熟時期,就怕蝗蟲飛來把一年辛勞一掃而空,商朝人準備了火把要對付這些不速之客哩。

*作者為專欄作家。(鼓勵老貓陳穎青的甲骨文研究,請給老貓的漢字偵查課一個讚)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