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總統賴清德於3月13日(週四)宣布,台灣將全面檢討並修正《軍事審判法》,(軍法)以因應中共對台灣軍隊的滲透及間諜活動威脅,並恢復軍事審判制度,震撼兩岸。
根據賴清德說法,這一決定標誌著台灣將重新啟用軍事審查制度,軍法官將回到第一線,與司法機關合作,處理現役軍人涉及叛亂、利敵、洩密、廢弛職務及抗命等軍事犯罪的刑事案件。賴清德表示,未來現役軍人若觸犯陸海空軍刑法等軍事犯罪,將由軍事法院審判。
不過,有分析稱,賴清德恢復軍法審判的背後更多出於對兩岸政治的考量。 他在宣布恢復軍審時大篇幅提到近期中共對台灣的擠壓與分化。「中國是境外敵對勢力,」他說。
在當天的一個國安高層會議上,賴清德提及最近台灣涉及中共的一系列事件,表明後者意圖「操弄分化與台灣民眾」,並試圖架空政府公權力,塑造北京已在台灣「治理」的假象,以擴大其對台灣的影響力。
賴清德恢復軍法審判計劃震撼台灣政壇。
國民黨隨即發文抨擊賴清德此舉是打壓異議。
在北京,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毛寧在例行記者會立即回應此事稱「台灣沒有總統」,又稱「不管民進黨當局說什麼,改變不了祖國必然統一的大勢」。中國國台辦發言人陳斌華也回應抨擊賴清德在台灣「變本加厲製造「綠色恐怖」,打壓台灣政治異己,煽動反中抗中,升高兩岸對立對抗,限阻兩岸交流交往。」
兩岸問題專家,美國智庫大西洋理事會(Atlantic Council)研究員宋文笛向BBC中文表示,台灣政府在此時發表「防範中國滲透」的宣示,在時間點上想必有針對中共反分裂法即將滿20週年,以先發制人之勢鞏固內部士氣的考量。
他分析說,賴清德宣布許多措施旨在加強台灣政府對兩岸交流的監管,包括政治及宗教交流或旅遊娛樂 ,關鍵詞是「規範」(regulate)。「北京不太可能對此感到高興,可能會在接下來的幾周內以軍事演習或導彈測試的方式表達不滿。」他說。
各方回應
針對台灣恢復軍法審判,首當其衝的規範對象即是台灣現役軍人。對此,台灣國防部昨日回應作為三軍統帥的總統賴清德的決定時強調稱,未來修正的軍事審判案件限於軍人職務上犯罪為主,若台灣現役軍人若觸犯「陸海空軍刑法」(譬如違反效忠國家職責罪章等),將受軍事審判。不過,現役軍人觸犯一般治安方面的犯罪案件,沒有打算納入軍審範圍。
賴清德昨日發言引用台灣國安局報告稱,2024年,台灣因「共諜案」起訴人數共64人,是2021年的三倍之多。他又批評北京近年更加「處心積慮對國軍進行滲透及間諜活動」,2024年涉及共諜案遭起訴的台灣現役及退役軍人分別為15人(23%)及28人(43%),合計占共諜案比例高達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