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當罷免淪為政黨博弈工具,是民主之恥!

2025-03-15 06:10

? 人氣

筆者表示,大罷免需要花費12億經費,而中選會經費不夠,勢必動用行政院二備金,等於又讓全民為民進黨發動的大罷免買單。(資料照,柯承惠攝)

筆者表示,大罷免需要花費12億經費,而中選會經費不夠,勢必動用行政院二備金,等於又讓全民為民進黨發動的大罷免買單。(資料照,柯承惠攝)

經過民進黨去年一年的鋪墊,罷免潮如約在2月到來,開啟了史無前例的立委大罷免時代,按照民進黨立法院黨團總召柯建銘提出的罷免立法院正副院長和罷免國民黨41個區域立委的「雙罷」概念展開。國民黨也被迫用「以罷制罷」反制。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不過,此次大罷免第一階段的結果難以取信於人,中選會10日表示,目前共有37人的罷免案得進入二階連署,包括33名國民黨立委、1名無黨籍立委、遭停職的新竹市長高虹安與2名民進黨議員。反觀民進黨立委罷免案一階全未通過,一切剛好的不可思議,「綠」選會直接大喇喇不演了,如此明目張膽的吃案,這種政治干預的罷免還是「民主」?

罷免是憲法賦予人民的基本政治權利,本應具監督及汰換不適任民選公職人員功能,期許藉此讓民選公職人員自我警惕、盡忠職守,如今卻淪為民進黨政治清算的工具,賴總統為了擺脫執政雙少數局面,妄想以「公民運動」之名掩蓋「仇恨動員」之實,但大家看到的卻是利用民團在前線號召罷免操作連署,賴清德則在後方包庇縱容柯總召、卓院長等人下場為大罷免「添柴火」。各種政治操作痕跡明顯,還硬凹「尊重公民自主」,只能說這根本就是掩耳盜鈴罷了。

說來可笑,賴總統本想躲在幕後隔岸觀火即可,卻不料被柯總召一次次戳破,先是指出賴會壓軸出場,又在近日接受專訪時說:賴總統下令下鄉宣講,這樣大家還看不懂?承認了是總統在帶頭製造對立,瞬間讓台灣的民主成為國際笑話,也加深了民眾對其當家鬧事、輸不起的印象。

俗話說,不是一家人不進一家門,不止賴清德對大罷免態度遮遮掩掩,領銜人柯建銘也是一丘之貉,對於大罷免不如預期誰負責,柯建銘神邏輯回應,「這是大家的事情」,不是他一個人負責,也不是賴清德負責,大罷免沒達到預期,是民意、黨員沒有很大決心。柯建銘每天都在挑唆大罷免,動不動就綁架民意,結果敢做不敢當。倘若達到預期,民進黨繼續在立法院一言堂,是不是就是柯建銘居功自傲之時?二人想把罷免責任推得一乾二淨,也要問問60%的民意答不答應。

隨著大罷免不斷升溫,無論大罷免誰是贏家,輸的最慘的一定是民眾。大罷免需要花費12億經費,而中選會經費不夠,勢必動用行政院二備金,等於又讓全民為民進黨發動的大罷免買單,民生問題如此嚴峻,持續的政治鬥爭讓台灣社會割裂,經濟發展停滯,沒完沒了的選舉和罷免讓台灣陷入惡性循環,於治理台灣社會只有百害而無一利,就如前副總統呂秀蓮所說,這絕對不是國家之福,更浪費國家資源。一旦台灣的民主制度成為權力的遊戲,那麼就是民主之恥!

*作者為自由撰稿人,目前為香港城市大學中文及歷史學系在職研究生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