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行政院總預算、財劃法覆議案遭立法院否決,其中行政院公共工程委員會(工程會)部份預算持續凍結,將使公共建設規劃、施工監理、品質管理、採購制度改革及永續發展等核心推展受阻。尤其,象徵工程品質的「金質獎」因預算凍結今年可能停辦,讓工程界陷入迷惘與憂慮。這不只是政府的財政管理問題,也是這場預算凍結衝擊下的縮影,更是工程品質、施工安全、產業競爭力,乃至於全台人民福祉的重大考驗。這場預算爭議不僅影響政府施政效率,更直接衝擊台灣公共工程的發展,甚至影響國家基礎設施的安全與人民福祉。
地震災害突顯公共基礎設施仍有不足,預算凍結加劇風險
地震災害發生,部分維生管線等關鍵基礎設施仍因震後損壞,也突顯出台灣基礎建設仍存在老舊設施且抗災能力不足,公共安全仍面臨重大挑戰。當前氣候變遷加劇,地震、颱風與豪雨等極端天氣頻率增加,台灣更應積極投入資源強化公共建設的抗災韌性,確保人民生命財產安全。然而,立法院凍結工程會的業務費預算,以及各部會之部分預算,目前已有基礎設施無法順利執行及計畫範圍縮減等嚴重問題,不僅影響抗災能力與維護效能,對國家安全與人民生活環境構成重大隱患。工程會作為負責公共工程規劃、執行及監督的重要機構,其預算的凍結將嚴重削弱政府在防災、減災領域的應變能力,進一步增加未來的公共風險。
金質獎停辦,工程品質與技術進步面臨挑戰
金質獎是台灣公共工程品質的標竿,透過嚴格評選機制,鼓勵業界追求卓越工法、創新技術與施工安全。獲獎工程往往成為業界學習的典範,推動公共建設品質不斷提升。然而,由於預算遭到凍結,造成今年金質獎可能停辦,這將使業界失去一個品質競爭的誘因,工程業界一片錯愕,更讓中央及全國各地方政府為參加金質獎所規劃及付出的努力將付之一炬。金質獎停辦的影響不僅止於獎項本身,更可能削弱台灣在基礎建設技術上的持續進步。目前,台灣正面臨基礎設施老化、氣候變遷挑戰,許多重要技術如橋梁耐震補強、地基改良、智慧監測系統、綠色基礎建設等,皆仰賴政府政策與誘因推動,當獎項機制因預算問題中斷,這些創新技術的應用與推廣將停滯,影響的層面涉及公共建設的安全性與永續發展。
施工監理資源受限,公共建設安全堪憂
工程會預算凍結也使得施工監理資源縮減,導致施工品質監督能力下降。當監理單位的資源受到壓縮,施工過程中的品質把關將受到影響,安全隱憂問題也將一一浮現,對公共建設的耐久性與安全性造成長遠影響。最終,這將增加政府的維修與補強成本,形成惡性循環,對公共利益造成更大傷害。
立法院應審慎評估,儘速解凍關鍵計畫預算
預算審查固然是立法院監督政府施政的重要機制,但監督應以促進施政效率與國家發展為前提。當預算凍結影響公共建設品質監理、災害應變及技術發展,反而可能造成更高的工程風險與財政成本。行政院於近日針對預算凍結提出覆議,希望解除對重大施政計畫的限制,讓關鍵建設計畫得以推動,然而立法院最終否決覆議案,使得工程會的預算持續受限,短期內難以獲得調整。
土木工程的核心價值在於安全、品質與永續發展,這正是工程會長年努力推動的方向。當政治角力影響了基礎建設的發展,受影響的不只是政府的行政效率,更是台灣工程界的專業發展、國家競爭力,以及全體國民的生活品質。立法院對預算進行監督無可厚非,但在審查預算時,應充分考量其對台灣基礎建設與長遠發展的影響。我們期待行政院與立法院能夠透過跨部門溝通與理性討論,找到最佳解決方案,確保公共工程品質標竿不因政治因素而中斷。請立法院應正視預算凍結的影響,遠比我們想像的更深遠,盡速解凍關鍵計畫預算,確保台灣的公共建設能夠持續推進,讓基礎設施發展不因預算爭議而陷入停滯,影響全國人民的安全保障。
*作者為台北市土木技師公會、中華工程仲裁協會理事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