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汽車大廠日產(Nissan)在拒絕本田(Honda)收購提議,並正式結束去年底提出的合組控股公司計畫後,隨即傳出尋找新夥伴的消息。不過,此次日產高層將目光從日本國內,移轉至太平洋彼岸的美國,根據消息人士透露,他們希望尋找一個總部設在美國本土、本業屬於科技領域的企業結盟。但對於日產貿然放棄和本田合作的機會,市場卻普遍不看好,反倒認為這家老牌企業,無疑在進行一次風險極高的豪賭。
根據《彭博》報導指出,日產之所以將目光移轉到美國,內部知情人士表示,主要還是考量其品牌的主力市場,儘管日產在全球市場的銷售成長趨緩,可北美仍是他們最重要的市場,再加上電動車與自動駕駛兩大技術,迄今還是整個汽車產業必定發展的方向,這也讓善於機械與零件製造的傳統車廠,傾向與科技產業進行跨界結盟,掌握必要的技術與必要資源。不過,面對外媒提前曝光的傳聞,日產發言人據絕對此給出任何回應。
Nissan looking for new partner as Honda deal set to collapse https://t.co/77FMTfrTNl
— The Straits Times (@straits_times) February 6, 2025
事實上,市場與分析師對日產的質疑絕非空穴來風,報導中一針見血地指出,目前日產的產品線過時,為了刺激銷售、不得不推出大幅度折扣,進而導致獲利能力遭到嚴重傷害。該公司預計在下星期公布第三季財報,目前已知去年(2024)上半年淨利暴跌94%,計劃裁員9000人,削減既有20%產能。日產放棄與本田結盟後,內部存在如此的財務困境,勢必會嚇退潛在合作夥伴,讓其他企業不敢與之結盟。
知情人士還透露,日產董事會也同時敦促現任執行長內田誠(Makoto Uchida)及其他高層,除了幫公司尋找新合作夥伴外,也需盡早制定更全面的內部重整計畫。他們希望公司能在本月13日、公布季度財報時,一併提交更深入且完整的改革方案。

雖然企業獲利前景不佳,內部也存在諸多問題,但《彭博》仍認為,身為日系知名車廠的日產,多年累積的品牌知名度、外加在世界各地的龐大生產基地,依然讓這家老牌企業具有一定吸引力。而在去年底當兩強合併消息曝光初期,一度被視為「攪局者」的鴻海(Hon Hai Precision Industry Co.),如今則被外媒視為那個「潛在夥伴」人選,按照《彭博》的說法,鴻海當初只是擱置與日產合作的可能性,如今本田與日產破局,也給了它再次出手的大好時機。
除了產品與行銷策略的問題,外媒也點出日產近幾年關鍵的轉捩點:就是2018年前董事長卡洛斯・戈恩(Carlos Ghosn)因為未如實申報薪酬,遭到日本政府逮捕起訴,最終上演一齣金蟬脫殼的海外逃亡戲碼後,該集團就陷入管理階層動盪不安,權力惡鬥讓大量高層幹部出走,使得公司無法專注在發展汽車業務,進而讓整個經營狀況惡化。

如今面臨獲利局勢不被看好,品牌又未能明確掌握電動車與自動駕駛技術,假使日產未能迅速找到新的合作夥伴,這家日本老牌車廠,很可能又將重蹈覆轍,回歸依賴外部救援的時光,如今市場都在注視著,希望該企業能在13日提出讓市場信服的改革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