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便來自中國杭州的人工智慧「深度求索」(DeepSeek)嚇壞矽谷與華爾街,AI第一強國無庸置疑還是美國。不過《日本經濟新聞》6日指出,其實「支持美國研究力的重要助力來自中國」。根據美國智庫分析,美國的AI學界與業界有4成都是中國大學的畢業生,甚至超過了從美國大學畢業的人才。
《日經》在報導中指出,雖然2024年諾貝爾物理學與化學獎都頒發給在美國研究機構或業界工作的傑出科學家,讓人感覺美國的AI人才濟濟。但是《日經》也將中國大學的畢業生稱為「美國AI的主力人才」,認為美中兩國的科技實力,已經不能單純用強權對抗來簡單劃分。
美國保爾森基金會所屬的智庫馬可波羅(Macro Polo)針對人工智慧和機器學習領域最具聲望的國際會議—神經信息處理系統會議(NeurIPS)在2022年所接受的會議論文進行分析,發現谷歌和史丹佛大學等美國單位佔據了前10名發表機構中的7所,中國的北大與清華雖然也擠進了前10名,但美國的表現確實是全球第一。
《日經》分析,美國現在的優勢是擁有許多頂尖的研究機構,在美國攻讀博士的外國人約有8成會留在美國工作。中國發表的AI論文在數量上雖然比美國與英國更多,但是這些大多是中國研究單位的獨立研究,與全球的學術網路有些脫節。不過《日經》也發出警訊,如果中國政府與企業將中國的人才召回,中方的AI實力很有可能一口氣急遽升高。
此外,馬可波羅也指出,如果統計美國公司與研究機構中的AI頂尖研究人員,中國大學畢業生的佔比在2019年就來到27%,2022年更衝上38%,已經超越了美國大學畢業生的37%。日本的國家級研究機構理化學研究所・革新知能統合研究中心負責杉山將表示,一定比例的中國年輕人才正在為業界與學界的研究做出貢獻,但工讀資訊科學博士的日本年輕人卻寥寥無幾。《日經》也警告日本,不應在激烈AI的競爭中置身事外,尤其馬可波羅針對AI研究的大學排名,日本沒有任何一所大學能擠進前25名,顯然AI人力資源有所不足。